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怎麼減緩“被動性住房需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9 11:09:38  


  中評社香港5月19電/《新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儘管房地產投資增長和房價上漲過快的勢頭初步得到抑制,但是房地產領域的一些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為此,會議提出六大措施以調控房地產市場,其中包括“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遷規模和進度,減緩被動性住房需求過快增長。”
  
  那麼,應該怎麼減緩“被動性住房需求過快增長”?

  社論說,面對這個問題,我們首先會想到拆遷。應該說,近年來房價過快增長與各地大規模拆遷不無關係。幾年來,部分城市盲目地大拆大建,製造了大量被動性住房需求。早在兩年前,一些城市拆遷安置需求一度占市場商品住宅需求的一半,有的甚至達到60%.為了“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少數地方政府甚至縱容或變相縱容開發商亂拆亂建、強拆強建。顯然,這種“不計成本,大拆大建,以地生財,透支未來”的建城方略,是與科學發展觀背道而馳的。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一些地方政府改造舊城、建設新城的良好願望,但應該審慎合理地確定改造所涉及的住宅拆遷用地的收購儲備規模,要廣泛地調查取證當地的民情民意,切實抑制因大拆大建所導致的被動性住房用地需求過快、過量增長。
  
  社論認為,無論是從居民財產理應受到法律保護,還是從城市的長遠建設來說,這種非理性的拆遷行為都是值得反思與警醒的。地方政府都應該在法定程式下積極行政,而不是片面地以“公共利益”的名義,剝奪普通民眾對原有住房的所有權或使用權。
  
  我們看到,正是由於對程式正義的重視,早在兩年前國務院辦公廳便下發了《關於控制城鎮房屋拆遷規模嚴格拆遷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強對拆遷工作的管理和監督,調控拆遷規模,防止和糾正那種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大拆大建;在本次會議上,中央政府同樣強調要堅持深化改革、標本兼治、加強法治、規範秩序。所謂“規範秩序”,說到底就是要堅守程式正義。任何官員都不能以“一時政績之需”或“好大喜功”,而影響一座城市正常的發育與生長。
  
  當然,導致“被動性住房需求”快速增長的原因並不止於盲目拆遷。所謂“被動”,實際上就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選擇。最近許多媒體都在討論“房奴”的形成與擔當,然而,我們不難發現,許多人並非甘當“房奴”,除了高房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的住房結構不合理,以至於許多人買不到適合自己的房子。進一步說,開發商不願意建造小房子,實際上變相地造成了人們對大房子“被動性住房需求”的增長。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以上諸多因素外,買房者對於房價走勢的理解同樣會左右“被動性住房需求”的增長。
  
  社論說,從心理學上說,在資訊不對稱的條件下,很多人會因為擔心將來買不到房子而群起搶購,於是便有了“買漲不買落”這一畸形的消費現象。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被動性住房需求”。與上述源于物質意義上的“房屋拆遷”和“房屋過大”不同的是,這種“被動性需求”主要體現在心理層面。究其原因,正是因為人們對房地產市場訊息不瞭解而導致“恐慌性被動需求”。
  
  可以想像,當某些省市政府部門的房地產市場統計資料,甚至與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都差異甚大,當某些開發商在“售罄”喜訊下積極“囤房”時,買房者將是何等進退失據。在此情形下,我們相信,惟有公開、準確的資料才能有利於購房者量力而行,做出相對理性的主動抉擇。
  
  事實上,我們對一個開放透明社會的讚美與期許,也是因為人們可以做出更多適合自己的真實的選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