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引擎已經發動 股市“革命性巨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4 05:36:05  


股權分置改革給市場帶來的革命性變化,驅動了熊牛轉折
  中評社香港5月24日電/2006年中國股市迎來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在這一輪牛市背後,我們經歷了全球和中國宏觀經濟拒絕回調、人民幣匯率改革和持續昇值、股權分置改革加速推進、資源類大宗商品價格不斷走高等重大事件。上海證券報發表文章,從“中國崛起和3+1的世界貨幣趨勢”這一獨特角度,解析中國股市走牛的深層背景。

  中國崛起與“3+1”世界貨幣趨勢形成的必然性

  文章稱,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任何一個世界大國的崛起都會改變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格局,也會改變世界貿易和貨幣格局,同時改變黃金等貴金屬在全球的流動格局。英國的崛起導致全球黃金白銀流向英國,幷造就了英鎊在全球硬通貨地位;二戰之後美國的崛起帶動美元迅速成爲全球性貨幣,美國也成爲全球黃金最大擁有者,幷且圍繞美元建立起布雷頓森林體系;世紀之交歐元誕生,以經過整合之後的大歐洲經濟實力作爲支撑的歐元,也迅速在國際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中佔有一席之地。

  中國經濟經過20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目前GDP已經排在美國、歐盟和日本之後,成爲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再考慮到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大中華經濟體和未來持續增長預期,中國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昇是必然趨勢。就東亞區域而言,中國經濟的成長性也正成爲地區經濟的火車頭。

  在這種背景下,可預期一種新的“3+1”世界貨幣格局正在形成中。所謂“3+1”指的是美元、歐元(以及英鎊)、人民幣(以及日元和期待中的亞州貨幣A-MU)這三種最有影響力的貨幣,但仍不足以達到可穩定的三足鼎立。因此,再加上以黃金爲代表的貨幣化資産貴金屬、有色、石油等,將一起構成新的世界貨幣格局。

  在“3+1”世界貨幣格局構想下,人民幣昇值絕不是偶然的、暫時的,是中國經濟崛起導致的必然結果,是長期趨勢。在“3+1”世界貨幣格局構想下,人民幣昇值必然會導致人民幣可兌換性的提高和資本賬戶逐步開放,也是中國的各種資産從國內定價向國際定價、全球定價轉換的過程。最近幾年人民幣國際化的改革在加快,外資流入管制放鬆,渠道增加,除QFII、 QDll外,已允許居民無理由的年自由兌換2萬美元,43項資本項目目前已有29項實行了開放。不難判斷,到2008年人民幣將會實現基本可兌換,也爲人民幣與日元在亞洲貨幣AMU中爭奪權重、話語權、主導權掃除障礙。 

  同時,當一個國家幣值開始昇值時,不動産就是最佳的保值品種。若要本幣對外幣種不貶值,就應該投資貨幣昇值國的不動産,是防止通脹的最好避險品種。在强勢美元下,美國的房地産走了11年的牛市。所以從2004年下半年起,嗅覺靈敏的外資瘋狂購買中國優質地區的酒店、寫字樓、物業,包括高擋住宅、別墅。

  總之,在“3+1”的世界貨幣體系形成過程中,人民幣走强,中國股市走强、不動産走强都是不可避免的。

  超額流動性涌入給股市走牛推波助瀾

  同主要發達國家的主動貨幣擴張和流動性過剩不同的是,中國出現了被動貨幣擴張和被動的流動性過剩,巨大的貿易順差和熱錢流入導致外匯佔款高居不下,貨幣供應量被動的高增長。過剩的流動性一方面進入銀行,以信貸的方式進入企業和家庭,推動固定資産投資和消費。設想作爲內需大國的中國崛起、亞洲崛起,將使步入消費昇級的人群從八億人口擴大到三十億人口。在宏觀上拉高經濟增長率,在微觀上推動企業業績成長;另一方面,過剩的流動性直接進入資産市場,包括債券市場、股票市場、期貨市場、房地産市場等等,拉動資産市場上漲。同時國際市場上的商品牛市拉動股票市場中的資本品板塊走强,牛市氣氛迅速向股票市場蔓延。商品期貨本質上具有“價值發現功能”,基金、熱錢、遊資、炒家祗是造成期市振幅波動大小而已,是價格趨勢途中的副産品,期貨市場價格具有其真實性、導向性、預見性和合理性一面不可忽視。

  文章指出,綜上分析,可以看出,在“3+1”世界貨幣格局形成過程中,美元長期貶值趨勢不可避免,美元資産相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吸引力正在明顯减弱,而以人民幣資産爲代表的亞洲以及其他新興地區資産的吸引力正在提高,二者形成顯著的反方向運動。這必然改變國際投資者全球資産配置格局,而這種全球投資基金的重新配置意味著中國及其周邊市場流動性充裕的局面,將會長期維持下去。

  香港股市H股創出歷史新高,A股QFll額度供不應求,部分H股B股股價超過A股,中外合資基金公司排隊申請,足以說明外資超額流動性涌入對A股市場的推波助瀾。

  股票市場的革命性變化觸發了牛市引擎

  文章表示, 中國股市最大的先天不足———股權分置問題終於在2005年開始了艱難的改革,雖然市場一度對股權分置改革帶來的流通股的擴容效應表示擔憂,但是實踐證明,股權分置改革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的革命性變化。

  首先,股權分置改革首先解决了歷史估值過高問題,平均10送3股的對價安排使得A股估值水平大大降低。

  第二、股權分置改革導致大股東和小股東利益趨於一致,上市公司透明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爲改善公司治理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奠定了基礎。最直接的就是利潤轉移、掏空上市公司等行爲將成爲過去,外資對中國上市公司估值的折價大爲降低。

  第三、股權分置改革有利於高管激勵,而激勵機制的建立將爲上市公司的長期業績成長提供堅實的動力。

  第四、股權分置改革全流通後,由於市盈率的杠桿作用,大股東定向增發、大股東資産注入、集團整體上市等行爲受到上市公司大股東和資本市場的歡迎。在兼幷收購、資源整合過程中,優質資産的注入和治理的改善無疑構成股市重大利好。

  總之,股權分置改革給市場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吸引了國際投資者,提高了投資人對股市投資的信任度,驅動了熊牛轉折。而賺錢效應的出現,將直接分流中國的高額儲蓄,達到擴大直接融資比例的最終目標。

  目前股市走牛尚屬恢復性行情

  重新審視中國股市,重新估值中國的上市公司,應給予GDP長期高速增長溢價,成長型經濟市盈率溢價,人民幣昇值溢價,不動産重置溢價,資源緊缺溢價,行業壟斷溢價,自主創新能力溢價,管理層激勵機制溢價。

  祗要中國GDP長期高速增長不改變,人民幣昇值長期趨勢不改變,那麽已步入與中國經濟正相關的中國股市,進入一個長期牛市趨勢就不可改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