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業巨頭難再稱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7 06:42:45  


  你上次買電腦時,很可能登陸戴爾網站,選了一台配置買得起、功能最强的英特爾處理器的電腦,隨後裝上了Windows XP和Office這些台式電腦的必備軟件。接著,怎麽用就全看你了。

  你下次買電腦,情况就可能十分不同了。你可能跑到商店,從一系列更時尚的多媒體電腦中選一台,幷確保出問題時可以向人求助。最後,處理器可能裝的是性能較弱的超微(AMD)芯片,超微公司一直落後于英特爾。這台電腦幾乎肯定仍將運行Windows系統,可你啓動時,問候你的可能却是谷歌(Google)的軟件。

  這正是邁克爾•戴爾所預見的情形。在傳統的個人電腦業務中,他的獲益比多數人都大。這位41歲的業界神奇小子意識到,形勢正在改變。像英特爾和微軟的首席執行官一樣,面對這一局面時處境不佳,對他來說真是憾事。

  個人電腦的創新已經結束,這已是科技界的共識。的確,隨著移動電話、視頻遊戲控制台和其它主流的計算設備一路領先,個人電腦時代本身很快就將結束。那是昨日的計算平台。

  現實則更加微妙。個人電腦遠未消亡——過去10年里,個人電腦年銷售量從不足5000萬台,跳增至2億台以上,幷仍在穩步增長。然而,個人電腦生態系統正開始以微軟、英特爾和戴爾無法控制的方式轉變。

  想想老體系出了什麽問題。爲了在個人電腦領域建立統治地位,三大巨頭依賴于互相支持的商業模式。微軟在軟件中加入越來越多的功能,以鼓勵用戶不斷昇級到新版本的Windows和Office;英特爾製造越來越快的芯片,以運行新的軟件;戴爾利用直銷方式,以銷售越來越便宜的電腦。“更多、更快、更便宜”成爲一波接一波新電腦浪潮中不變的教條。

  這種方法不再像過去那樣奏效了。相反,它已成爲導致軟件臃腫、芯片低效和服務欠佳的原因所在。

  祗要看看三大巨頭陷入的困境,就不難發現這一問題。微軟下一代Windows系統的開發進度推後了幾年,原因是程序太大而無法駕馭。而谷歌把通過互聯網提供軟件作爲一種服務,從而能够更快地發佈新産品。

  英特爾已達到速度的物理極限:更小、更快的芯片損耗太多的能量。而超微通過在一個芯片上設置多個速度較慢的處理器“內核”,從而獲得了更優良的設計,幷迫使英特爾改變路綫。

  戴爾的低成本生産方法仍非常管用。問題是惠普和聯想等其它企業已學會如何複製戴爾方法的優勢,而其劣勢——缺少銷售和服務支持——則不斷顯現。
  
  在過去一個月中,邁克爾•戴爾提出了三個引人注目的想法,點出了情况變化的趨勢。首先,他結束了與英特爾的獨家協議,目的是開始把超微芯片置入公司生産的一些服務器中。這是科技界一樁頗具震撼力的事件,戴爾和英特爾這對業內最親密的聯盟之一的關係在日益弱化。人們普遍預計,此舉也將導致戴爾電腦中裝上超微芯片。

  第二種轉變是,戴爾開始在其個人電腦出貨前預裝谷歌軟件。此舉對谷歌起到了部分保護作用。谷歌要在下一代Windows和Office推出之前,在用戶面前贏得一席之地,因爲下一代的Windows和Office將支持微軟自己的搜索軟件。

  谷歌是作爲一家互聯網公司而廣爲人知,但它現在制定了一個針對個人電腦的“簡易軟件”策略,即利用戴爾來散播輕量級的“工具條”和桌面搜索産品,這些産品與微軟臃腫的軟件形成鮮明對比。谷歌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上週承諾,還會推出更多此類軟件。

  看到戴爾爲微軟的首要對手散播軟件,華盛頓的反壟斷監管者應該感到快慰吧。Windows也許仍將無處不在,但個人電腦製造商擔心做錯事就遭微軟報復的日子,看來已一去不返。

  邁克爾•戴爾的第三個想法,是開店銷售電腦。戴爾一直基於電話和互聯網銷售的經濟優勢,對它而言,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時刻。製造低成本、商品化的電腦,再也不是這家個人電腦企業的要義。

  微軟現在已步入陌生之地,它正試圖在軟件開發上效仿谷歌的做法;而英特爾則在模仿超微在芯片設計上的做法;與此同時,戴爾正設法使自己更像通過自有店鋪重獲生機的蘋果。

  這一切有趣之處,幷非在於三大巨頭將要被顛覆,而是在於其它企業已找到靠台式電腦賺錢的方法,從一個人們曾經認爲被微軟、英特爾和戴爾牢控的計算平台上獲利。歷史表明,老牌企業一旦習慣在如此長的時間主導局勢,就會發現學習新訣竅幷非易事。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作者:理查德•沃特斯 譯者/李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