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地緣利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3 10:16:42  


  中評社訊╱題: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上的地緣利益 作者:楊恕(蘭州),蘭州大學副校長、中亞研究所所長、教授;曾向紅(蘭州),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研究生

  .俄伊兩國歷史關係如何?
  .俄羅斯加強與伊朗關係主要原因爲何?
  .俄伊能源合作意義何在?
  .在伊朗核問題上俄羅斯面臨哪些困境?

  在伊朗核問題上,俄羅斯一直都扮演著伊朗「辯護人」的角色,儘管自伊朗於一月三日突然宣佈將重新啟動核燃料研究設施後,伊朗核問題陷入了新的僵局,但俄依然沒有放棄與伊朗的合作。俄羅斯在此問題的立場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俄羅斯如此不遺餘力地致力於和平化解伊朗核問題?

  歷史上的俄伊關係

  在截至目前的伊朗核問題演變過程中,為了避免伊朗核問題演變為不可收拾的國際危機,俄羅斯給人留下為伊朗極力斡旋的印象,其原因真如拉夫羅夫所言是因為「兩國有相對長的交往歷史」那麼簡單嗎?

  近年來,俄羅斯政要反復宣稱俄羅斯是伊朗「歷史性的、穩定的合作夥伴」,尤其強調兩國在蘇聯與伊斯蘭共和國時期的友好關係。然而歷史上的俄伊兩國關係遠比上述外交言辭來得複雜。

  帝俄時期的兩國關係姑且不論,蘇聯建立以來的俄伊關係就極為曲折。一九二四年禮薩.汗建立巴列維王朝至二戰爆發期間,蘇伊關係時好時壞,一九二七年兩國還因為里海捕魚權問題發生外交糾紛,而且蘇聯對伊朗堅決鎮壓受其支持和操縱的伊朗共產黨極為不滿。

  二戰期間,由於伊朗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為了防止這一連接英國原殖民地與蘇聯的戰略通道落入德國之手,儘管伊朗在二戰中宣佈保持中立,但蘇英兩國悍然於一九四一年八月廿五日入侵伊朗,迫使禮薩國王讓位於其子巴列維,自己走上流亡之路。

  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七九年巴列維國王統治伊朗期間,伊朗在對外關係上與西方關係密切,投入美國的懷抱反對蘇聯。在一九七九年發生由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巴列維王朝統治、建立起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後,伊朗堅持「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的外交政策,新政權對蘇聯疑心重重,在防範美國的同時也猜忌蘇聯。但在實際操作中,為抗衡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伊朗與蘇聯的關係相對較為緩和。

  蘇聯解體以後,作為蘇聯繼承國的俄羅斯曾一度奉行親西方政策,對於建立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基礎上的伊朗心存疑惑,霍梅尼提出「世界伊斯蘭革命」思想後俄羅斯更是對伊朗敬而遠之。但自一九九三年普里馬科夫出任俄羅斯外交部長後,俄羅斯的外交戰略進行調整,與此同時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也執行務實對俄政策,在攸關俄羅斯重大利益的問題上態度漸趨穩和,由此俄伊得以迅速接近。

  如上所述,俄伊在歷史上並不具備一貫之友好關係,應該說兩國關係在九十年代中後期才漸見熱絡,而俄羅斯之所以願意改善與伊朗的關係是由其所面臨的地緣政治形勢使然。

  俄羅斯與伊朗合作的地緣政治基礎

  一個國家對外戰略的構建一般出於三個層面的考慮:即該國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它的國家利益與擁有的政治文化傳統。而一國地緣政治環境的變化必然要求國家的外交戰略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更好地實現或多或少變化了的國家利益。

  就俄羅斯而言,蘇聯解體以後其地緣政治環境最顯著也是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中亞和高加索的各加盟共和國變成了自己的鄰國,也就是這些國家由蘇聯的一部分變成了俄羅斯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爭奪影響力和地緣優勢的緩衝地帶;而原來蘇聯與美國短兵相接的區域如伊朗就由蘇聯的鄰國變成了雙方都力圖控制的前哨陣地。

  俄羅斯發展與伊朗的關係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伊朗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伊朗與俄羅斯隔里海相望,是俄羅斯進入中東的重要通道與橋樑,又是俄羅斯抵禦外部勢力侵蝕其傳統勢力範圍的底線和前沿。再者,由於伊朗與中亞和高加索各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聯繫紐帶和共同宗教信仰的緣故,伊朗對這些國家具有較大的影響,這些地區正是俄羅斯致力加強其影響和存在的地區。俄羅斯與伊朗搞好關係不僅有利於俄羅斯增強在中亞和波斯灣地區的地位,而且對俄保持在其西部、西南部、南部各鄰近地區的政治、經濟、安全利益意義重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