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香港經濟是中美影響面的連接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5 09:45:18  


  中評社香港6月15日電/《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評說,近日全球股市、匯市及金市等均出現大調整,可謂風高浪急。本港股市亦無例外而受到頗大衝擊:在日前大跌市後,昨天仍反彈無力,反映市場底氣不足人心虛怯。令人關注的,除了今後的市場走勢外,更為重要的是實體經濟會否受到明顯波及。

  社評說,近期全球震盪的始作俑者無疑是美國的經濟困局:通脹有上升而增長有下降跡象,再加上聯儲局主席伯南克等“出口術”擺出加息鷹派姿態,令市場作出激烈回應,因而引發大幅調整。正如最近的國際結算銀行報告所言,投資者對風險的感覺有所改變,故紛紛重組資產,轉投較低風險的債券等金融產品。值得注意者是,目前香港股市已處牛熊分界線上,會否轉為熊市尚難逆料,還要看外界因素,特別是中國內地及美國的影響。如果美國情況繼續不明朗,則國際市場仍將會十分波動。在這情況下,中國內地經濟景氣持續,或會起到安全島效應,人民幣升值預期亦可隨時復熾,令游資會重投本港。總之,本港作為中美影響面的連接點,所面對的利好利淡因素更為複雜,波動或許會隨之更甚。

  美國的情況恐會更趨惡化。如國際評級機構標普估計,美國還可能在今年內加息二至三次。若真如此,而每次加息皆如過往為四分一厘,則聯邦基金利率會高至五點七五厘,對樓市、股市以至整體經濟的前景自難盲目樂觀。這樣一來對本港經濟亦難免有負面影響。加息對樓市、股市不利,會通過財富效應削弱消費意慾。本港在這一輪復甦中,私人消費較弱是個重要的結構性缺陷,難堪再受打擊。目前投資有轉旺之勢,只希望不會也因此而逆轉。

  社評表示,另一方面,中國內地經濟旺勢持續。五月份數據顯示,無論內部及對外經濟均有升溫之象。工業生產及零售額的升幅又較前提高,顯示內需及生產兩旺,同時外貿順差達到一百三十億美元的今年高位,反映淨出口的帶動力亦保持強勁。這樣對香港經濟將有直接間接的支持作用;由外貿轉口、內地人到港消費,和海外赴內地營商等活動所帶來的商機,都可繼續支持本港經濟增長,對本港經濟前景可起雪中送炭作用。也正因為有了這個“背靠祖國”的優勢作為抵銷,香港的經濟表現或可比周邊地區的看高一線。中國內地經濟,每能在全球低沉時逆勢而上,呈現一枝獨秀格局,香港自可由此獲益。

  無論如何,香港還須注意,在全球市場波動下由國際資金流動數量加大頻度加快所產生的潛在危險。這既可衝擊聯匯制度,亦可由擾亂利息走勢而波及本港經濟各領域。雖然香港的金融體系及市場監管制度素稱完善,但在大風大浪中亦不能稍有鬆懈,九七年金融風暴的經驗及教訓不能忘記。看來,港府有關方面亦有所警覺,並已採取戒備行動。日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在一次演講中,便明言須加強監察對沖基金的活動,之後金管局高層亦聲稱要檢討九八年出台的應急性穩定市場措施,以防大鱷再臨。的確,在這風雲突變之時,對保衛本港的金融、經濟安全絕不能大意,可用的“武器”要擦亮,還要增添新式“武器”以防萬一。畢竟今天的大鱷已更為兇猛,所挾的資金已比數年前倍增,而所用的工具及手段亦更為厲害,更變幻莫測。

  社評認為,當然,香港還要固本培原,從經濟的基礎上進行強化,加快轉型及提升以增應變實力。只有這樣才可做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