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要給地方政府建辦公樓立規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1 11:13:22  


  中訊社香港6月21日電/6幢嶄新的辦公大樓、1個巨大的半球形會議中心氣勢恢弘;數百畝綠地、園林、假山、噴泉環繞其中;波光粼粼的人工湖,10米高的人工瀑布以及燈光球場的休閒設施和別墅區……這些是鄭州市惠濟區政府新址的景觀。(新華社6月20日電)
  
  新京報今日社論說,惠濟區政府新址絕非個案。近些年來,地方政府蓋豪華大樓之風有蔓延趨勢。這些大樓動輒占地百畝以上,要麼佔據城市黃金地帶,要麼建設得像個風景區,裝修也力求奢華,人均辦公面積五六十平方米甚至上百平方米。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街道辦、鎮政府的建設規模超過了市政府;區政府、縣政府的臉面氣派蓋過了省政府的怪現象。
  
  豪華的地方政府大樓,打的招牌往往是提高政府形象,改善投資環境。明眼人一看便知,這些理由站不住腳。辦公大樓就是再漂亮,但如果“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政府形象能好到哪里?政務大廳再豪華,但假如審批、服務的效率低下,投資環境又能改善多少?可見,地方政府形象、投資環境的改變關鍵靠服務態度,靠敬業愛民精神,而不是面子工程。
  
  社論指出,惠濟區政府這一極端案例警示,必須治理地方政府蓋豪華大樓之風。這是節約型社會的要求。政府行為是社會公共生活的文明標杆,宣導公民節約,政府當率先垂範。這也是宣導科學發展觀的必然。政府蓋大樓耗費大量公帑,與此同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卻在“喊渴”,這就嚴重影響了社會均衡、公平地發展。這還是反腐敗的需要。大量事實證明,一些地方政府的豪華大樓背後,常常隱藏著腐敗。這更關乎和諧社會的構建。惠濟區政府新址佔用了大量的菜地,斷了許多菜農的生路;現實中,一些地方因政府蓋樓而傷民的現象,也不鮮見。
  
  遏制這種不良風氣,無疑需要各級人大或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造大樓定個規矩。畢竟,政府辦公場所的建設是一項典型的公共工程,而公共工程就理當有一套公共規範。實際上,給地方政府造大樓定規矩並不難,主要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社論認為,對政府辦公樓佔用耕地的面積、在城市中心區域擴建的規模等,應有一個嚴格控制的標準;對公務人員人均辦公面積、單位面積裝修費用等,也應設立上限。事實上,有的地方在這方面已有探索。今年3月,南京市就出臺了《南京市市級機關辦公用房裝修和辦公設備配備標準》,規定機關辦公室裝修,每平方米裝修費用不能超過450元;市長辦公室的傢俱不得超1.5萬元等。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大樓熱衷建設燈光工程,熱衷購進豪華燈具、大型製冷設備等,耗能驚人。在一些發達城市,雖然嚴重缺電,但政府大樓的外景燈卻明亮璀璨。有統計表明,我國政府機關的單位建築面積能耗,已超過世界頭號耗能大國的政府機關。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嚴格的政府辦公樓的耗能指標體系。
  
  新樓之所以能建,就是因為舊樓易拆。一些地方政府大樓的“樓齡”只有一二十年,就被拆除;而在國外,不少著名城市的政府辦公樓往往非常古老,有的市政廳已有一二百年歷史,但現在依然正常使用。這非但沒影響當地的形象,反成為獨特的城市景觀。故此,對政府辦公樓的使用年限,也應予以控制。
  
  當下,政府部門應樹立這樣的觀念:辦公樓的老舊、辦公設施的簡陋,並不丟臉;相反,這值得驕傲。它顯示政府部門把有限的公共資金,用在了更好地為公眾服務的刀刃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