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近尾聲 三大考驗在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5 06:58:49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滬深兩大證券交易所7月3日推出了第39批股改公司名單。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到目前爲止,滬深兩市進入和完成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已經接近1100家,股改公司市值佔兩市總市值的比例超過80%。

  經濟參考報文章表示,隨著股改逐漸接近尾聲和證監會發審委對新股上市審批的提速,中國資本市場真正實現了“全流通時代”的歷史性跨越。與此同時,諸多不明朗因素也將會給上市公司發展和市場監管帶來新的考驗。 

  未股改公司:方案“難産”去留不定 

  始于去年4月份的股權分置改革,一直秉承著“靚女先嫁”的原則,多數業績優良、易於形成方案的公司率先完成了改革。隨著股改逐漸步入清障階段,那些至今仍“待字閨中”的未股改公司開始進入了管理層的視野。

  按通常的邏輯,最後股改的公司總是困難最大的。記者觀察到,一批嚴重虧損或治理存在嚴重問題的公司成爲股改的“困難戶”。近日不少公司披露了股改進程,有的公司直言其股改難題,如:有的公司嚴重資不抵債,主營業務長期停頓,瀕臨退市邊緣;有的公司因往年虧損額過大尚未恢復元氣;也有的因爲違規擔保等導致訴訟纏身等等。

  業內人士認爲,股改大限將至,届時完不成股改的公司將會退出主板市場,進入到三板公司的序列,從而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險。 

  限售股份解禁:拋售壓力如何消解 

  隨著股改的向前推進,今年內將有200家G股公司的122.38億股限售股份陸續結束禁售期,進入二級市場流通。如果按照當前的收盤價來計算,這122.38億股限售股份的解禁流通,大約需要760億元的市值來承接。

  在此前的6月19日,作爲“股改第一股”的G三一(600031),其原非流通股股東合計1093.69萬股的限售股份開始解禁,從而正式拉開了滬深股市“舊股”全流通的大幕。

  在繼G三一之後,第二個限售股份解禁流通的是G紫江,將在7月份進入解禁期。而在隨後的8月份更是迎來了解禁高峰期,當月有32家公司“小非”(即將解禁的小盤非流通股)獲准流通,市值超過340億元。今年第三季度中,G申能、G明珠、G長電和G中信等股票的限售部分解禁規模都在億股以上。

  “管理層雖然想著種種方法來减輕非流通股流通對市場帶來的沖擊,但這有點類似水庫泄洪之勢,成本如此低的非流通股要流通,其情景僅想想也是令人膽寒的。”國信證券綜合研究所所長何誠穎博士表示。

  業內人士認爲,雖然限售股份解禁幷不意味著相關股東將會立刻拋出股份套現,但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使證券市場面臨較大的擴容可能性,這也將構成今年下半年考驗大盤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 

  “明莊”時代:股價操縱的市場博弈 

  中國證監會湖南監管局局長楊曉嘉表示,從監管的角度看,全流通時代的上市公司運行,同樣面臨著一些新的難題。特別是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有可能成爲新的操縱市場的主體,內幕交易的行爲在短期內將難以避免。

  目前,法律法規已經放開了大股東買賣上市公司股票的行爲,實施操縱市場行爲的主體將可能更多地由原來的流通股莊家而直接變成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這實際上是由“暗莊”變成了“明莊”。那些幕後操縱者將會利用資金優勢和信息優勢,操縱公司股價的變動。

  與此同時,如果大股東過分關注公司股價,其行爲還會趨向于短期化。特別是在將股價作爲考核大股東經營業績重要指標的情况下,會計作假、披露虛假信息的動機也將會更爲强烈。

  “在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如何防範更加嚴重的虛假信息披露,是監管部門在全流通條件下面臨的首要問題。”楊曉嘉說。這就要求證券監管必須要加强信息披露監督,提高資本市場的透明度。

  專家指出,全流通後,直接侵佔資金和違規擔保等顯性的違法違規行爲將會有所减少,違法違規行爲將更加複雜和隱蔽,通過操縱股價直接從二級市場獲得收益將更爲常見。所以,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不僅要關注于公司的財務狀况及經營狀况,還要保持對公司股價异動的敏感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