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上漲的內在動因是什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2 06:40:04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電/ 自2002年以來,油價進入了一個長期的超級牛市階段,油價幾乎翻了二番。上海證券報文章說,油價居高不下究竟是暫時的還是基本面已經發生了變化,决定了我們應該採取什麽措施來應對。 

  文章分析,很多人認爲油價大幅上漲是因爲投機基金炒作和美元大幅貶值造成的,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以1983年至2006年的美元指數和油價來分析。從美元指數與原油價格的時間序列趨勢可見,2001年11月29日以後,二者之間存在一定負相關關係,而之前則幷沒有明顯的相關關係。

  相關係數分析也顯示,油價的走勢與美元的走勢在2001年以前幷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但是,2001年以後,美元與油價呈現明顯的負相關性,而2001年以後正是油價持續走高的開始。 

  從上述的分析來看,二者的影響因素也應該有很强的相關性。通過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了油價近年來的持續高漲是與美元的走弱相關的。 

  我們再從定性的角度來分析影響油價的各要素。經濟學告訴我們,商品的價格是由供給和需求决定的,油價當然也不例外。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影響供給和需求的因素:1、宏觀經濟(全球GDP增長、美元利率);2、存貨與戰略儲備;3、生産能力、生産成本;4、非市場因素(氣候、恐怖活動、罷工及産油國的政局)。 

  文章認爲,全球經濟週期直接影響需求,目前全球經濟已經逐漸復蘇,尤其是美國經濟恢復比較快,儘管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經濟數據也常常好壞參半,但是總的趨勢還是向上的。JPMORGAN于2005年7月13日發佈的經濟展望中對真實GDP增長情况的展望中,儘管GDP增長率和2004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維持在相當高的水平,對中國的預計就更高了,預計中國2005年真實GDP將保持9.4%的增長率,2006年仍然會有8.5%的高增長率,高增長促進貨運市場增長迅速,航空運輸量也大幅增加,幷推高石油需求,國際能源機構預計2005年全球日消耗量達到每天8370萬桶。 

  自9·11以來,爲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聯儲將美元聯邦基金目標利率連續幾年維持在低水平,這也是美元走弱的原因之一。以美元計價的原油價格如果按歐元計價,油價上漲的幅度則要小得多,這是許多人認爲油價上漲是由於美元大幅貶值的緣故。但是自2004年6月底,美聯儲首次加息,至今已經連續加息十六次,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昇至5%,利率的昇高使美元擺脫了弱勢,2005年以來美元兌日元、歐元及亞洲貨幣都出現了大幅度的昇值。高利率也使美國債券更富有吸引力,從而吸收更多的投資基金,這樣,原本在能源市場進行投機的資金有可能流入美國的債券市場,减少對石油的需求。但是與之相對應的却是2005年以來,油價上漲已經超過了60%。這說明除了美元走弱對油價的影響之外,還有其他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從商業庫存來看,2004年的庫存處於歷史較低水平,2005年有所提高,尤其是原油庫存增加較多,但是成品油,尤其是汽油庫存下降比較多。在戰略儲備方面,美國提高了戰略儲備標準,中國已經著手建立戰略儲備,第一批油庫預計將於2006年底完工,這些都給油價帶來較大的壓力。 

  文章指出,强勁的需求已經接近供給的極限,OPEC已經缺乏足够的增産能力,這一點從市場對OPEC增産的反應就能看出來了,儘管OPEC一再提高生産限額,但油價却不斷創出了新高。 

  縱觀歷史,自1980年代以來,世界油價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能源部門的回報低於平均水平,使得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這正是目前産能不足,市場供應緊張的重要原因。爲了滿足未來十年的需求,資本支出需要增加更多。按照投資銀行高盛公司的研究,石油工業需要在2013年以前更換所有現有成本日益增加的陳舊設備來滿足石油需求,爲此,需要在未來10年投資2萬億美元,石油市場投資的長週期意味著石油的供應緊張要到2010年才有可能緩解。資本支出大大增加稀釋了公司資本回報率,由於高稅收和高投入,爲獲得與1990年代相同的回報率,油價需要高出8美元/桶,其中由於基礎設施短缺增加3美元/桶,開採成本增加2美元/桶,生産者稅收增加2美元/桶。爲獲得8%的回報,油價平均水平需要達到30美元/桶。 

  OPEC國家爲了保持財政平衡,也需要高油價,委內瑞拉需要50美元/桶才能維持財政平衡,主要出口國沙特需要30美元/桶才能維持財政平衡。 

  而非市場因素如中東局勢(伊拉克、伊朗、巴以和談)、俄羅斯局勢、委內瑞拉(政權更迭、工人罷工)、尼日利亞(工人罷工)以及飓風等自然灾害的影響,以上任何不利情况出現都會引起油價的上漲。 

  如果說油價屢創新高是因爲暫時性的供應緊張造成的,我們反倒毋需太過擔心,因爲隨著基礎設施增加,供給也會增加,有助於抑制遠期油價上漲。但事實上却非如此,2004年儘管短期油價已經相當高了,但是長期(10年)油價祗比2002年長期油價上漲了10美元/桶,10年遠期價格爲30美元/桶;到了2005年,情况發生了本質變化,遠期曲綫變得非常平坦,在短期油價居高不下時,長期(10年)比2004年長期油價上漲了30美元/桶,達到60美元/桶。一個重要原因可能就是人們依然擔心遠期的供給,高盛集團在一份報告中認爲,石油生産商儘管現在在高油價下獲得巨額的現金,但是他們幷不願意在基礎設施方面增加太多的投資,因爲未來可能出現新的替代能源,使油價大幅下跌,生産商的投入得不到相應的回報。爲了保證今後獲得穩定的收益,生産商需要長期油價維持在相當高的水平。 

  文章表示,根據上述分析,我們認爲油價仍然將維持高位運行,2008年以後隨著新增設備逐步投産,油價可能逐漸回落。 

  文章指出,在油價高企的情况下,作爲石油的消費大戶,如航空公司、船運公司等,除了加强公司的經營管理,嚴格控製成本,提高收入外,更重要的還是要利用金融衍生産品來進行套期保值,因爲其他措施祗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利用衍生工具則可以真正做到鎖定成本,在鎖定油價時,雖然我們會放弃油價下跌給公司帶來的更多的利潤,但是我們也避免了因油價上漲而可能導致的巨大虧損。而穩定的回報和盈利能力才是投資者最看重的。當然,在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時,還要注意控制風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