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楷:“超人”還不是“完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6 07:21:10  


  本月,李澤楷從曾承載了他“全球最大的寬帶互聯網企業”夢想的電盈抽身而出,應該最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曾經的李澤楷叛逆、自我、隨意、特立獨行,看不慣老一代富豪的“土氣”和“俗氣”,於是他穿著15塊錢的球鞋和樸素的休閑裝,戴著塑料手錶,背著大背包,出現在公衆和媒體的視野里;他刻意遠離家族,以矽谷風格努力代言著“新經濟”,希望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

  今天的李澤楷,已經開始以深色西裝、領帶、白襯衫示人,穩重而嚴肅。雖然,依舊討厭“李嘉誠之子”的頭銜,但行事却愈顯乃父風格:務實、冷靜、執著、有决斷。於是,公衆開始對李澤楷進行重新的定位,而對於他自己來說,則是一種成熟或者說是回歸。

  未來的李澤楷,將會是怎樣的?會是一個更加成熟的李澤楷?還是一個年輕的李嘉誠?

  “小超人”結束電盈故事

  無論外人如何評價李澤楷每次舉動的成敗,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足够的驚人。

  本月,盈科拓展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澤楷又因其抽身“電盈”(香港電訊盈科有限公司,以下稱“電盈”)的獨特方式和驚人速度,再次成爲國內外關注的焦點。

  7月10日,李澤楷通過旗下盈科亞洲拓展有限公司(簡稱“盈拓”)在香港宣佈,將盈拓持有的22.6%的電盈的股權,全部轉讓給原花旗集團高級顧問、著名銀行家梁伯韜全資擁有的Fiorlatte公司,交易價格約爲92億港幣(約12億美元)。

  交易完成之後,梁伯韜成爲電盈第一大股東,而李澤楷僅以個人名義持有電盈3%的股份。實際上,在香港上市的香港電訊盈科有限公司(0008.HK)和在新加坡上市的盈科亞洲拓展有限公司(PCRD)都是李澤楷盈科拓展集團旗下的公司,另外還有在香港上市的盈科保險公司(0065.HK)。

  李澤楷還表示將於梁伯韜第一次付款完成後,就辭去電訊盈科主席和董事職務。

  這一交易之所以出人意料,是因爲之前的一個月裡,種種猜測都認爲李澤楷會出售電盈的電信和媒體業務,而非股權的轉讓;而最後的買家幷非事前盛傳的澳大利亞麥格理集團、新橋投資、中信國安集團等等,而是從未出現在競購視野內的梁伯韜的Fiorlatte公司。

  業界普遍認爲,梁伯韜祗是一個財團的代言人,但因爲Fiorlatte是梁伯韜在英屬維京群島註册的企業,此類企業不需要在公開文件中注明任何股東的名字或身份,這就更增加了事件的懸念。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因爲梁伯韜的個人財力不足以支持這筆交易,他正面臨要求其透露支持者姓名的壓力。香港立法會也于7月18日表示,將會採取措施,公開調查電盈小股東的利益是否在公司股權易手時受到侵害。

  曾因電盈而被稱“資本運作高手”

  “低價買、高價賣”是一切商業活動的本質,李澤楷對此做了完美的詮釋,他的財富神話幾乎全部來自于“買”、“賣”之中,但他手中的商品都十分不簡單。

  1991年,李澤楷受父命回港創立StarTV,投資約爲4億美元,兩年後就將其轉讓給世界傳媒大王默多克,成交價爲8億美元,賺了一倍的錢。李嘉誠對李澤楷的成績非常滿意,將這4億美金給當時祗有25歲的李澤楷作爲獎勵。

  以這4億美元作爲資本金,李澤楷謝絕父親在家族內的重用,開始自立門戶。1993年,李澤楷組建盈科集團,大力投資房地産和金融領域。

  李澤楷是一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他向香港政府展示了一個“數碼港”計劃。

  1993年3月,他終於說服了香港政府批准其“數碼港”項目,從香港政府手中免費取得一片64英畝土地,得到了香港信息技術園區—數碼港的獨家開發權,成爲後來業界以科技包裝地産的典範。

  同年5月,李澤楷又收購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信得佳”,然後注入數碼港資産,借殼上市;8月,李澤楷成立盈科數碼動力集團(以下稱“盈動”)。

  李澤楷把盈動定位爲一家互聯網公司,幷雄心勃勃地宣佈了自己的夢想:要將盈動變爲“全球最大的寬帶互聯網企業”,要通過衛星和互聯網向全球觀衆提供互動娛樂節目,幷提出名爲“世界之網”(Network of the World)的NOW計劃。

  但其時李澤楷擁有的祗是這家空殼公司、一片郊區的荒地、互聯網的未來以及李氏家族的背景。但這些對於當時處於網絡狂潮中的投資者們來說已經足够了,盈動的股價在沸沸揚揚的喧鬧聲以及衆人的一片期望中大幅上揚,短短一年,李澤楷就從香港股市上募集到24億美元。

  2000年,李澤楷突然出手,率盈動以估價爲280億美元的交易額從英國大東電報局(Cable & Wireless of Britain)手中收購了香港電訊公司(HKT),幷與盈科動力合幷爲“電訊盈科”,成爲當年亞洲最大一筆幷購案。

  電盈故事:精彩的開頭與艱辛的過程

  李澤楷和電盈的故事有一個很精彩的開始,但是結局幷不盡如人意。李澤楷今日從電盈的抽身而出,幷非是功成身退。

  2001年後,電訊盈科的全球寬帶網絡開通,但由於缺少用戶、後續投資不足、內容枯燥,一直沒有贏利,李澤楷的NOW計劃也被評論人士嘲笑爲No One Watching(“無人觀看”)。

  同時,收購香港電訊時的280億美元,有120億美元貸款,再加上在互聯網上的過度投資,電盈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贏利變得遙遙無期。

  2003年7月,李澤楷不得不放弃自己打造“全球最大的寬帶互聯網企業”的計劃,對電盈進行重組,裁員、削减成本、重組債務、整合業務,將電盈從一家“新興的傳媒集團”重新變成一個基礎電信公司。

  這樣的舉動還是取得一些效果,《中國經濟週刊》從電盈的財報中發現:03年電盈的淨虧損額創紀錄地高達61億港元,04年再次好轉幷實現贏利,但淨利潤祗有6.16億港元,05年又下滑爲3.51億港元。

  但這幷不意味著電盈的經營狀况有了本質的改變,因爲利潤的提昇主要是通過剝離業務和裁員等削减成本的方式來實現的,三年中電盈的營業額幷沒有太大的變化,03~05年分別爲225.5億,230億和225億港元。

  而股價情况更糟,目前,電盈的股價一直在5港幣左右徘徊。今年6月中旬,更是跌到了4.5港元。雖然,7月以來,受兼幷可能拉動,股價一度沖到5.7港元。但相對當年的高價,也還是相去甚遠,對投資者而言似乎也幷沒有太大分別。

  2000年,李澤楷携盈動上演“蛇吞象”,購幷香港電訊的時候,整個香港曾經掀起了電訊盈科的認購狂潮,而且在2000年2月,其股價甚至沖高到了28港元的峰值,而後便是漫無盡頭的一路滑落至今,甚至一度最低到2港元附近。

  “超人”下一個故事是什麽

  李澤楷曾經對外界表示過,希望到自己40歲的時候,電訊盈科應該以跨國大公司的新面目出現,但現在看來,“小超人”食言了。

  自2000年電盈成立以來,所面臨的困境儘管有高額負債帶來的贏利壓力,但更爲重要的因素是其經營和管理也遇到了問題。在資本市場春風得意的李澤楷,却由於在管理、經營上缺乏經驗而備受質疑。

  據新加坡媒體報道,李澤楷追求細節和雷厲風行的作風使下屬無不感到極大的壓力。而且,平時很低調隨和的他,在工作中却十分不近人情,甚至有些簡單粗暴。他拒絕下屬對錯誤和問題的解釋,公司的女職員也經常被責駡得痛哭流涕。

  2002年初,Asia money雜誌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電盈被選爲香港管理最差及投資最差的公司。

  2003年6月,李澤楷辭去了公司行政總裁職務,祗留任該公司執行董事及主席一職。由原香港地鐵有限公司主席蘇澤光出任電盈的董事總經理。後來,李澤楷逐漸淡出電盈的管理事務,專注于資本運作。

  離開電盈的李澤楷給人們留下的太多懸念,至今他仍未公開透露其未來發展方向。有人說他將繼續打造他的媒體帝國,佐證便是在出售電盈股權之後傳出的收購《信報》的消息;

  也有人說李澤楷將專注于地産,理由是在IT和媒體吃了苦頭的“小超人”,可能明白了他發家的地産才是自己的“拿手活”;

  還有人說,李嘉誠畢竟已經78歲了,李澤楷作爲家族的重要成員,父親打造的超級商業帝國,必定也需要有李澤楷的支撑……

  凡此種種似乎幷不重要,因爲無論怎樣,對於李澤楷來說有兩樣是勿庸置疑的,那就是富有和前途無量。那麽,留給我們的懸念就祗剩下時間而已。

  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 孫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