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經續會被綁架,全民也要跟著做人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8 10:24:05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經續會兩岸組於周二晚間加開會議,由獨派大老舌戰工商界代表,力拒所有關於開放兩岸經貿的議題。於是,不但兩岸直航胎死腹中,連“包機常態化”都連帶遭到否定。投資大陸不得逾淨值四十%的上限規範仍未鬆綁,而整個兩岸經貿也在“戒急用忍”的鬼魅身影下持續緊縮。至於金融界殷殷期盼的參股投資大陸銀行、開放至對岸設分行等議案,更遭到大幅刪修。據報載,經續會兩岸組的議案討論,保守派的論述動輒加上確保台灣安全的大帽子,也使工總等與會代表深感參與乏味。
    
  整體而言,經續會兩岸經貿的討論非常像是基本教義派的殺戮戰場。這些人以不及格的經濟學論述,試圖阻擋兩岸經貿的大趨勢。與會者表示,只要經續會中有任何有關兩岸開放的建議,他們就不由分說地批判抵制。他們甚至呼籲制定立法,禁止或規範“為中國大陸遊說”。這種壓抑對方言論自由的立法,企圖塑造戒急用忍的一言堂,進而壟斷台灣經貿政策的思辨空間,不僅破壞正常的政策形成機制,也是在摧殘台灣的民主根基,應該予以嚴厲譴責。面對這般的反民主操作,行政當局要如何突破,確實是個難題。 
   
  社論指出,基本教義派對幾乎所有的兩岸經貿與航運均主張緊縮;他們的立論基礎似乎是以為全世界只有大陸與台灣。他們認為,只要台灣堅持不與大陸往來,台灣就不會受到對岸磁吸的影響,台灣的經濟就能持續成長;相反的,如果台灣與大陸往來,則台灣的產業就會西移,台灣的經濟就會空洞化。此外,由於大陸大而台灣小,兩岸經貿將使兩地工資均平化,進而拉低台灣的工資水準,拖垮台灣的經濟。這就是基本教義派所謂的經濟理論。
    
  不必諱言,這種論述始終是活在所謂的“大陸打壓台灣、台灣對抗大陸”的陰影之下。他們沒有察覺全世界並非只有台灣與大陸兩個經濟體,而是有美、日、韓、新、印、歐等許多其他的經濟勢力。當大陸經濟興起與市場開放時,即使台灣廠商不予理會,也會有世界上其他成千上萬的廠商爭相投入。以台灣的經濟實力,根本不可能阻擋或改變大陸的經濟發展步伐。台灣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大陸崛起的過程中掌握機會,該先佔的先佔、該布局的布局、該掐住咽喉的環節不鬆手、該撒網收網的時候絕不自縛手腳。這些布局撒網的時機各隨產業不同,沒有哪個黨派能預知進退行止的標準答案,只能依循市場法則與企業家的判斷。如果這些布局環境能掌握得宜,則台灣的經濟就能夠健康地發展,台灣的安全才有保障。反之,如果台灣逆勢而為,則台灣的經濟將因自絕於市場而衰退,廣義的台灣安全自然也會受到危害。基本教義派先將台灣安全做狹隘的定義,然後再以“確保安全”做為開放貿易與航運的前提,根本就是矛盾的說理。如果這樣的理論能夠成立,那麼美國與回教世界幾十億人口都得斷商斷航。這麼荒誕的結論,經得起檢驗嗎? 
    
  此外,在知識經濟時代,所有的產業與技術都在快速的翻新,國際間的貿易早已不再是“拉平兩地工資”的古典貿易理論所能解釋。依照現代貿易創新的理論,台灣一方面需要尋找自己的產業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各個產業的動態發展中,掌握自己的技術定位與供應鏈定位,如此才能避開與大陸比拚“低工資”的惡性循環。因此,唯有在開放的兩岸經貿環境下,台灣才能善用數十年的產業知識,在大陸崛起的過程中,掌握不同產業發展的關鍵地位,尋得對台灣有利的發展方向。簡言之,在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下,兩岸經濟並不是“此消彼長”的對立局面,而是可以在上、下游環節中各擅勝場的互利局面。 
    
  社論總結說,以上的見解其實並無新論,都是台灣絕大多數企業家的心聲,也是全世界絕大多數主流經濟學家的見解。台灣企業家看到經續會一事無成,必然感到無奈。企業家對政府政策不滿,很容易另覓他途、迴避管制。但是台灣人民安居在此,卻無法長期承受這種摧殘。經續會被基本教義派綁架,難道二千多萬台灣人民也要跟著作人質嗎?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