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人才最缺的是什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30 07:31:30  


  中評社香港7月30日電/“內地金融人才不缺少高學歷,最短缺的是先進的金融學知識和實踐經驗。”金融時報發表文章稱, 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宋敏博士是出席日前在北京舉辦的“中港金融業高層座談會”時作上述表述的。而來自各銀行及金融機構的參會代表也紛紛表示,正是這種缺位,使得中國內地金融業與發達國家甚至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在競爭能力、創新能力、市場開拓、金融衍生工具等許多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如何盡快縮小這些差距?宋敏認爲,發揮香港金融業的優勢、提昇內地金融業的國際 競爭力,顯然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香港是亞洲的金融中心,聚集著大批金融專家與人才,在金融人才培訓方面積纍了豐富的經驗,對金融從業人員的培養將起到重要的橋樑作用。所以說在金融培訓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中國內地金融市場將在2006年年底迎來全面開放,香港金融服務業與內地的合作將全面展開,這對發揮香港作爲金融中心的優勢起到促進作用,爲香港金融服務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對內地金融培訓方面,香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香港更了解中國的國情,這就避免了全盤照搬西方經驗而導致‘水土不符’狀况的出現;另一方面,香港除金融知識領域已經相對國際化之外,與內地相比,香港已經經歷了金融改革的洗禮,較內地有著更豐富的實戰經驗。”宋敏博士指出。
 
  香港回歸祖國後,基本法以立法的形式保障了 香港經濟制度的延續性和規範性。回歸九年來,香港金融業經受住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肆虐等各種風險的考驗,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愈加穩固,金融業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傲人成績和長足進步。內地開放爲香港金融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顯然,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尤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衆多實力强大的外資機構大量涌入,中國金融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要改變傳統的金融發展模式,一方面取决於金融發展大環境———法規制度的完備,另一方面則取决於本身人才的培養,金融人才的爭取與培訓將是未來金融業競爭中决定勝敗的關鍵。因此,中國金融業不但需要規劃新策略、研發新産品,加快企業管理制度改革,以順應市場,更需要從創新的角度、宏觀的立場考慮員工的訓練與發展。 

  宋敏博士認爲,由於體制原因,中國金融業發展較晚,而且我們原來的金融發展不是在很規範的環境下發展起來的,積纍的經驗對當時可能很有用,與國際進一步接軌,則很多方面需要更新,因此,缺乏對現代金融知識的了解是內地金融人才的一個弱項。大環境在變,所以知識需要不斷更新,這是中國不同層次金融人才都存在的一個問題。 

  眼下,在內地的金融培訓市場,各種名目繁多的培訓機構讓人目不暇接,宋敏博士說,香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的優勢在於融匯東西方金融財經管理的理念和經驗,國際化的資源,長期致力於跨文化管理研究,特別是中國與國際接軌方面的研究,將國際先進管理理念和經驗與中國企業的實際相結合。相對於內地的機構,他們可以提供親自到香港到一流的金融機構進行實習的機會,彌補內地金融人才缺少的國際化現代化金融實踐經驗的不足。 

  宋敏說,很多從國外引進的高級人才到國內工作面臨一個水土不服的問題,那麽金融培訓同樣也不能忽視本土化,學以致用成爲擺在高層主管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對此,宋敏博士解釋說,能用不能用有個短期和長期的問題,培訓分爲兩種,一是觀念上的,高級人員觀念上的轉變是培訓的一個重要方面。很多學員在親自到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一流的機構參觀之後,感受到了差距,將來我們的環境變化了,自己也可以這樣做,從長遠來講一定會有作用。再一個就是開發培育新産品,比如說風險管理,很多配套制度都沒有,技術層面上還不能做,但是這種方向是正確的。 

  中國的金融業面對的競爭越來越多地來自國際金融市場,也希望隨之而來的金融服務更加國際化,更加符合現代金融市場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如何加速金融業培訓工作與國際接軌的步伐,培養金融業中高層專業型人才與複合型人才,全面提高中國金融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正日益成爲各家金融機構共同關注的熱點。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