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粵港合作創環保雙贏新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2 11:14:07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粵港合作聯席會議第九次會議,今日在穗市舉行,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與廣東省長黃華華親率有關官員出席。會議焦點將集中在環保議題上,備受各方矚目的“排污交易”協議方案將會正式出台。

  就有關問題,昨日已經抵穗的曾蔭權在回應傳媒詢問時提出:希望會議能夠為粵港環保合作開創一個新局面。

  隨著粵省經濟發展及國家“十一五”規劃的提出,環保工作已經成了廣東省政府當局當前最重視的施政範疇之一;而就在港人把污染矛頭指向廣東的同時,珠三角數以千計的港資工廠正成了粵省整治污染的重點對象。

  可笑的是,就在特首昨日的參觀行程中,有香港媒體記者提出:廣東的環保意識遠不及香港,雙方有什麼可合作的?

  對此“外行”一問,幸虧特首作出了得體的回答。曾蔭權首先指出:廣東省領導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港方,而且,香港的污染不如粵省嚴重,是由於過去十多年香港工業幾乎全部北移,把污染問題也“帶走”了。

  社論說,香港的污染問題被“帶走”,而替代承受“痛苦”的就是珠三角。據一項調查顯示:目前珠三角水資源污染最嚴重的東莞、常平、虎門地區,問題主要是由電鍍、漂染、造紙、製革、洗水、印花六個行業造成,而此六個行業的大小企業共一千二百五十多家,其中港資佔了七百四十多家。

  因此,當前粵港要改善空氣質素和水源質素,情況的確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問題不是由一方造成,也不可能由一方單獨解決,只有透過粵港合作、官商合作、民眾合作,問題才有可能逐步得到解決。

  社論認為,如同前述的港傳媒記者一樣,不少港人大概也以為,廣東方面對環保問題認識不高、重視程度不夠、解決辦法也不多。如果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是內地很多事情辦起來可能很拖沓,遲遲不解決,但有些事情一旦雷厲風行起來,速度和效率卻可以是十分驚人的。目前,科學發展觀包括人和大自然的和諧協調,已經在中央層面被提高到存亡興廢的高度來認識,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各省市必須把防污治污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如此各地政府又焉敢疏忽怠慢?改革開放已經二十年的珠三角產業亦已經到了轉換角色軌道、重新再出發的關鍵時刻。今年初以來,一系列環保法規、措施相繼出台,包括在粵北地區設立“轉移工業園區”,大批工廠企業如果在今年六月三十日期限屆滿之前不能達到環保標準,將不會獲得續發牌照。在此“大氣候”下,不少港資工廠目前正面臨“不改就停”的局面。

  而對珠三角的港商來說,不少屬中小企性質,未能一下子負擔得起環保設施的昂貴投資,而且,有些港商也碰到“欲改無從”的困局,因為早期發展缺乏整體規劃,工廠越建越多,廠房之間沒有空地,大型的戶外環保設施根本無地可建,有不少如地下管道等基建工程也非廠商獨力所能解決。

  昨日,曾蔭權參觀了位於番禺的一家港資玩具廠,廠內的空氣廢氣和生活污水都經過很好的環保處理。特首看的當然是“樣板廠”,對更多的港商來說,情況就未必那麼理想了。為此,曾特首昨日提出,希望粵省方面能多提出一些措施、多給予一些“誘因”,協助港商度過此一難關,畢竟港商於珠三角發展功不可沒。

  看來,包括電力“排污交易”方案在內的粵港環保合作,今日的會議能確實有所建樹、有所開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