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的天然缺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4 07:33:48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滬深股市缺乏的不是資金,不是優質上市公司,不是理智投資人,而是缺乏一種强者的自信。這種自信的缺乏使得我們對行情的判斷或多或少地依賴于香港市場的走勢,尤其是H股指數的漲跌。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大學金融學副教授周洛華文章認爲,香港股市存在天然的制度缺陷,這種缺陷將導致香港股市不能對其上市公司合理定價,因此,必須拋開參照香港股市的錯誤觀點而依靠本土市場的定價。

  文章分析,香港貨幣發行的制度依賴于港幣和美元之間的固定匯率。如果香港股市僅僅是一些香港本地的上市公司的話,不會有什麽問題。如果大量的非香港上市公司在香港集資的話,就會出現這樣的情况:香港以外的海外投資人用美元兌換成港幣來認購這些股票。1997年香港爆發金融危機之後,許多資金抽逃離開了香港。中國政府果斷地推動了大批具有壟斷資源優勢的大型國有企業去香港上市,吸引了大量的海外美元兌換成港幣,從而有力地捍衛了港幣和美元的穩定。對於購買這些中國優質上市公司的海外投資人來說,我們一定要把發行價格壓到足够低的水平上,才能吸引他們將美元兌換成爲港幣來購買類似中國石油這樣的股票。爲什麽要壓低發行價呢?因爲對於這些投資人來說,他們承擔了萬一港幣對美元貶值時,他們再次退出香港股市時會發生虧損的風險。由於他們承擔了這種額外的風險,他們就必須要求中國石油這樣的公司給出一個足够大的折扣,否則不足以吸引他們購買用港幣表現的資産。

  因此,任何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的股票其實都有一個折扣。這個折扣就體現爲:一年期港幣對美元的看漲期權的價值。這樣的制度安排是香港股市天然的缺陷。

  文章表示,如果美國政府財政連年赤字,美元前景看空的話,那麽港幣的壓力小一些。但是如果香港政府管理財政的能力不足,導致香港政府的運作效率低於美國政府的話,香港也會出現連年赤字的情况,港幣的壓力本身幷沒有得到减緩。所以,在香港,上市公司得到合理定價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香港政府的運行效率至少要和美國政府一樣高。

  香港政府最近連年赤字,政府及其公務員的開支已經佔到了香港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這樣高的比例在美國是不堪想象的。幸運的是,小布什政府推行弱勢美元政策,加上美國在海外連年開戰,美元持續下跌,這才導致了美元對港幣的匯兌風險的消除,最終出現了從2002年以來H股的大幅上漲。

  文章說,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在香港募集資金都很少,這其實是由於香港市場的天然缺陷導致的。過去,人們總是說:內地市場容量太小,容不下類似中國石化這樣的大公司,因此,我們祗能去發行H股。事實證明:中國石化在香港以每股1.6元港幣發行,募集資金約100億港幣左右,然後到A股市場以4.2元人民幣發行,募集資金也大致相當于100元人民幣左右。可見內地股市幷不存在所謂的流動性缺陷問題。

  香港政府要把香港打造成爲金融中心的基本條件就是提高政府運作效率。衆所週知,香港公務員普遍實行的高工資和高福利待遇舉世聞名,這樣高的收入和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就爲香港政府進一步提高效率帶來了挑戰。

  文章强調,很顯然,不能依賴香港H股價格來對A股定價。對於中國去美國上市的公司,這個問題倒是不存在的,因爲美國的股市是主權貨幣定價,美國市場大多數投資人也就是美國的機構和個人,他們本來的資産也就是以美元表現的。因此,這個制度問題是香港市場獨有的:在香港上市的上萬億港幣的中國內地公司股票,絕大部分依賴歐美機構投資人的資金。

  “我們在沒有犯錯誤之前,幷不真正掌握真理”。也許有人會提出這是改革進程中的必然選擇。文章最後說,從現在起,我們就應該全力以赴地發展好內地的資本市場,真正實現人民幣主權定價資産的合理估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