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中美應對話解決貿易爭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31 10:32:17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澳門日報今日刊登社論說,美國新任貿易代表蘇珊•施瓦布剛結束她上任以來首次對華訪問,這位被認為對中國“偏軟”的女強人表示,美中貿易關係十分重要,儘管美中在一些雙邊貿易問題上有不同意見,但兩國有共同的根本利益。美中兩國應該通過“悄悄的對話”解決貿易爭端。 

  人們往往會錯誤地認為,某個要員來訪或某次雙邊會談,就一定是出現了甚麼大的磨擦,或一定會達成某種突破。其實,交流和對話是漫長、持久的,不要期望通過一次訪問或一次會談就能掃除一切分歧,解決所有問題。對話的持續,正是增進相互了解的必由之路;只有相互了解,才能對症下藥。 

  社論說,動機非常重要。美國如果將中國視為“對手”甚至“敵人”,那就很難有甚麼共同語言,由之就會出現蠻橫無理的指責、強硬粗暴的單方面要求,其目的是處處打壓,遏制中國的發展。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一篇文章說,美國可以和中國合作,加強地區安全,打擊恐怖主義……目標就是支持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它更指出,美國在和這個引人注目的國家打交道時,一定要防止採取那種帝國主義式的居高臨下的態度。 

  社論認為,改變態度,對美方應該更加重要。因為中國人在被認為是“威脅”時是一肚子冤屈的。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國深受外國侵略、內戰和貧窮之苦,一個世紀的民族屈辱至今仍使中國人感到刺痛;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要花數十年。中國不會尋求衝突,衝突會降低正在提高的人民生活。 

  態度改變了,就會有平等的地位,這樣交流和談判就有了合理、公正、暢順的平臺。施瓦布女士之所以偏愛“悄悄的對話”,就在於她十分了解平等地位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了解相互尊重對於推動交流和合作的巨大積極作用。 

  施瓦布來訪的時候,正値美方公佈中美貿易順差再創新紀錄的敏感時刻,人們可能會認為施瓦布受到國內一些怒氣衝天的國會議員的壓力,要來中國興師問罪。 

  其實,施瓦布很清楚,除了海關、貿易機關計算方法的不同外,貿赤這東西還是由許多因素造成的。比如說美國限制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國,這樣賣得大錢的東西卻很難進入中國;相反,如今與美國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許多中國小商品卻遍佈美國市場,實際上幫助了美國的中下階層平民百姓,也就是施瓦布所說的美國人“受益匪淺”。 

  社論指出,這樣造成的貿易失衡,主要責任還是在美國。因此,有遠見的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多恩呼籲,美國不應在通往毀滅的保護主義道路上走下去,而應通過縮減政府規模和權限,以及重申致力於實行經濟自由主義的方式對自身問題妥當處理。 

  至於美國老生常談的人民幣匯率和知識產權問題,美國也應該耐下心來,以現實的態度對待。 

  其實,人民幣幣値偏低,對中國民衆來說也是損害。但是,如果不考慮人民幣幣値急升對國民經濟甚至國際金融市場的衝擊而採取粗率舉動,那恐怕會是更大的災難。中國會採取負責任的態度來平衡人民幣與國際貨幣尤其是美元的匯率,但不要指望中國會一下子大幅度調升。

  因此,在中國允許大幅提高人民幣匯率之前就對中國商品實行高關稅並非一種務實的選擇。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對美國廣大消費者進行無端的徵稅。

  說到保護知識產權,中方做了很多事情,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施瓦布女士對中國打擊盜版的成績是大加稱讚的。事實也正是如此,在今年上半年開展的出版物市場整治行動中,中國各級政府部門共立案查處各類侵權盜版案件一萬二千餘起,共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五千五百五十三萬八千件。

  中國知識產權執法部門已在全國撒下一張旨在打擊盜版假冒偽劣產品、保護自有知識權的大網。這一網絡由五十個舉報中心組成,覆蓋卅一個省區市。 

  社論總結說,事實證明,“悄悄的對話”便於營造良好的談判氣氛,便於處理和解決分歧和爭端。施瓦布這次訪華,雖然沒有甚麼大的突破,但在與中方溝通、相互了解和謀求合作上無疑又邁開了可喜的一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