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爾森:美國的“中國通”財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5 17:08:20  


  下週二,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Henry Paulson)將來華訪問,這個素有“中國通”之稱的美國高官此前已經訪華70餘次,我們可能要在新的領域面對這位故交,但保爾森早已不是那個我們曾經熟悉的華爾街投行高盛集團的CEO。 

  自今年7月上任以來,保爾森給我們展現了他的另一面。美國媒體將保爾森與其前任約翰•斯諾相比,發現了二者有很大的不同。他們認為,與斯諾相比,保爾森可能顯得更具有王者之氣,影響力更強,更具有權威性,但更也難以接近。 

  斯諾是在2003年2月出任財政部長的,他在公眾面前的表現在很大程度上與當時的美國政治氛圍相關。彼時,布什政府剛剛公佈了一個減稅計劃,引發國會的大爭論,布什內閣當時正需要一個能向公眾解釋、“銷售”其政策的人選,恰逢美國2004年中期選舉的競選活動,斯諾的角色就更像是個公眾政治家,而非經濟決策者。 

  保爾森是第一個公開對媒體表示,布什總統正在竭盡全力使公眾對美國經濟增長重塑信心的人。民意調查一再顯示,一半以上的美國人認為布什總統在經濟上少有作為,有抱怨稱“多數美國人並沒有從美國經濟增長中獲益”。儘管他的內閣使美國經濟從2004年起把持了年率3.5%的增長,而美國失業率也在今年5月降至4.6%,這也是近5年來的一個低點。 

  有人曾擔心,一旦涉足官場,直率的保爾森可能會世故很多,但是從最近兩個月他的表現來看,分析人士發現,保爾森更願意保持經濟政策的連貫性、一致性,而不是像斯諾那樣成為白宮決策的“拉拉隊”,滿世界地宣講上峰指令。 

  保爾森履新兩個月來,他出席公開場合的次數僅有約翰•斯諾一半。與斯諾擔任的“善意大使”角色不同, 60歲的保爾森已經完全掌控了布什政府的經濟政策。作為布什總統經濟團隊的首領,保爾森負責協調美國在諸如社會保障、醫療改革、投資自由化等一系列問題的政府工作。他甚至數次要求將與白宮經濟幕僚的聯席會議從白宮“移駕”至財政部大樓。 

  保爾森還有一項重大改變就是,財政部不再定期就美國的就業、零售額或其他經濟指標發表政策聲明,他也拒絕就這些經濟報告在電視上接受採訪,而此前斯諾曾一個上午接受了四家電視臺的採訪。 

  相比之下,保爾森顯得謹言慎行,他只在一些必要的場合發言,並試圖恢復財政部的影響力和威望。過去三年多時間裏,斯諾擔任美國財政部長期間,他每個月至少要發表6次公開講話,而保爾森目前每個月僅發表3次公開講話。 

  據悉,保爾森上任以來,他的做事風格比其前任斯諾更正式、更嚴謹。約翰•斯諾習慣於過去乘商務航班旅行,而保爾森更願意乘軍用噴氣機。日前加拿大財長訪美,保爾森在財政部一個正式的會客室會見了來訪者,並有多名顧問陪同會見。但斯諾則傾向於非正式的交談,他喜歡在自己的辦公室前廳會客。 

  9月13日,保爾森在美財政部一個裝飾得金碧輝煌的大廳對一些特邀聽眾發表了講話。儘管有媒體發掘了他對中國發出的“善意”,然而歐美媒體卻不約而同的採用了“敦促”(urge)一詞。保爾森再次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經濟,與美國一道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保護生態環境。 

  保爾森似乎比斯諾幸運一點,他不用承擔額外的政治解釋工作,但是今年11月7日美國的中期選舉又至,作為共和黨內閣的一員,保爾森將無法回避黨派政治的衝擊,強硬派自然也會密切關注他首次以財長身份訪華時的表現。(來源:中國證券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