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創匯改以來新高。 |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自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價持續攀升,今日最新匯率報7.8781元,創下了匯改以來的新高點。
英國BBC新聞網報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星期一(10月30日)報7.8781元,比星期五的7.8871元閉市價高,創下了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的新高點。
一年前,也就是2005年的7月21日,中國正式宣佈,放棄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匯率機制,並一次性將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調整為8.11兌1美元。至此,人民幣自匯改以來,累計升幅已超過4.8%。
人民幣匯率已成為中美之間一個主要的議題。不少美國政壇人士認為,人民幣被人為低估,從而使中國在出口商品時占有不公平的優勢。
美聯儲上個星期三(10月25日)宣布維持5.25%的利率,并認為美國經濟增長將放緩,通脹壓力將趨于緩和。一般相信,人民幣升值勢頭主要還是因為美元走弱造成。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星期天(10月29日)表示,將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人民幣從1949年到1952年用浮動匯率制度。從1953年到1973年,以計劃經濟制度,人民幣與美金有正式的掛鈎,匯率保持在在1美元兌換2.46元人民幣的水平上。但是在這時代中國大陸的外國貿易很少,所以人民幣匯率意義不是很大。
1973年,由於石油危機,西方國家的貨幣價值開始變低,結果影響到人民幣的匯率。從1980年到1994年,中國大陸有雙重匯率制度。人民幣在1994年起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鈎,匯率只能在1美元兌8.27至8.28元人民幣這非常窄的範圍內浮動。
2005年7月21日,人民銀行突然宣佈,經國務院批准,人民幣匯率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匯率改為1美元兌8.11元人民幣,變相升值2%,並且不再與美元掛鈎。人民幣匯率一籃子機制就是綜合考慮在中國對外貿易、外債、外商直接投資等外經貿活動佔較大比重的主要國家、地區及其貨幣,組成一個貨幣籃子,並分別賦予其在籃子中相應的權重。
2005年9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出通知,擴大了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非美元貨幣對人民幣交易價的浮動幅度,從原來的上下1.5%擴大到上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