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國際投行對建行的質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2 07:19:07  


  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年報公佈之後,花旗、美林和高盛這3家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對其年報提出了若干質疑,此舉導致建行股價當天應聲而跌3.5%。光明網文章指出,三家投行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所得稅的稅率和外匯風險問題。 

  文章稱,其實,政府對其意欲重點扶持的行業或企業,給予某些稅收優惠,以扶持弱勢産業、弱勢企業的發展壯大,這種政策意圖本身是無可厚非的。實際上,無論是中資企業,還是外資企業,祗要其符合中國政府規定的减免條款,均可享受所得稅優惠。而經過“優惠”之後的實際稅率,也是五彩繽紛,不一而足。 

  既然所得稅優惠的問題絕非建行一家所獨有,把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歸結爲某一家企業的透明度,似乎有欠公允。另外,就建行而言,客觀地說,它也確實無法預知其所得稅的優惠到底能够延續多久,所以,這不是建行本身“不透明”,而是未來確實具有“不確定性”。 

  不過,存在的幷不一定就是合理的。文章分析道,應該看到,稅收優惠已經變成了上市公司管理層與相關部門之間的博弈,甚至是公關的結果。這種行爲的泛濫,既不利于企業之間的公平競爭,不符合WTO所倡導的公平原則,也有損稅法的嚴肅性。所以,所得稅稅率的統一,將是一個不可抗拒的大趨勢。 

  國際投行對建行年報的質疑,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認爲建行對其2005年高達13.06億元人民幣的匯兌淨虧損解釋得不清楚。花旗推測,匯兌虧損的來源應該不是資本金,而是日常運營過程中的外匯收入。 

  該如何看待匯率風險呢? 

  文章認爲,在分析建行的匯率風險時,不能無視建行的經營環境。衆所週知,人民幣還不是自由兌換貨幣。正是由於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所以,外幣兌人民幣匯率的套期保值手段極其有限。由於套期保值工具的嚴重不足,所以,建行年報的表述:“本行已通過購買外匯衍生金融工具規避了大部分美元資産的匯率風險,從而大幅减低了本年度發生的匯兌損失”,還是比較客觀的。 

  既然祗能規避“大部分美元資産的匯率風險”,那麽,無論是225億美元的國家注資,還是經營過程中的外匯收入,均有發生匯率損失的可能性。 

  况且,13.06億人民幣的匯兌虧損,按當前的匯率,僅約1.6億美元,相對於225億美元的國家注資以及經營過程中的外匯收入而言,尚不足1%。考慮到去年下半年的客觀環境——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範圍大於2%,故而,不足1%的匯兌損失,應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文章指出, 當然,作爲一家上市公司,把一些相關問題解釋清楚,不但能打消投資者的疑慮,也能够促使自己改善管理,提昇競爭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