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印度打“製造業牌”追趕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5 16:16:08  


中國企業已佔據印度玩具市場大約60%至80%的份額,這使得印度本土玩具產業受到沉重打擊。
  印度工業增長近幾年開始加速,特別是占工業總產值80%的製造業飛速發展。據印度《經濟時報》8月31日報道,本財年第一季度,印度製造業增長11.2%,創10年來最高紀錄。 

  印度儘管在製造業產業規模上落後於中國,但卻把目光投向技術更強、利潤更高的精密製造業。印度經濟的增長已不再依賴電話呼叫中心和計算機程序員。 

  ●印度不僅僅是“後勤辦公室” 

  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哈茲拉市的埃薩鋼鐵廠(Essar),鋼鐵產量將增加4倍。這家工廠有自己的港口運輸鐵礦石,有自己的天然氣發電廠提供電力。 

  在印度中心城市浦那的郊區,美國約翰迪爾公司(John Deere)和韓國LG Electronics電子公司最近生產出了拖拉機和彩色電視機投放印度市場,並且出口到美國。埃薩集團(Essar Group)出口的鋼鐵被用於費城的通風系統、芝加哥的高層建築和底特律的汽車引擎。 

  數十年來,印度經濟發展的路線與亞洲的另一些國家,如日本、韓國或中國有顯著的不同。當它的亞洲競爭對手把賭注押在製造業和出口業上面的時候,印度集中發展國內經濟,由於強調發展服務業,印度經濟增長速度更慢。但這一切已開始改變。 

  現在,印度製造業產量的年增長率達到9個百分點,並且速度還在加快,接近趕上服務業10個百分點的增長率。印度製造業向美國的出口雖然從一個比較小的基礎開始,但增長速度比中國向美國的出口更快。去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外國投資進入了印度製造業而不是服務業。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卡邁勒•納特說:“關於我們是一個‘後勤辦公室’,而中國一個‘工廠’的說法,是一種諷刺挖苦的恭維話,實際上並不正確。” 

  從印度全國範圍來看,這個國家展現出一幅新的圖畫:通過推進製造業發展,促使經濟更快地增長。 

  分析家說,印度正在發展成為世界上下一個工業大國的主要理由是,全球許多製造業者已經看到了中國面臨嚴重的人口壓力。中國從1980年代以來,家庭規模不斷縮小,以致不久只有較少的年輕人成為工廠的勞動力。 

  預期到2030年,印度的總人口不會超過中國,但從2013年起,印度將有更多20歲到24歲的年輕工人。“國際勞工組織”預測,到2020年,在這個年齡段,印度將有1.16億工人,相比之下,中國在這個年齡段的工人為9400萬人。 

  ●得天獨厚的人力資源 

  在未來幾年,印度的年輕人口還將使它成為一個巨大的增長市場,同時,印度精英人才的工程技能和英語技能,將使它在整個製造業領域更有競爭力。有鑒於此,儘管在印度開展商業活動仍有困難,幾個跨國公司仍然在印度下了很大的賭注,希望在這個轉變中的全球動力源取得優勢。 

  通用汽車公司和摩托羅拉公司正準備在印度西部和南部開設工廠。韓國浦項鋼鐵公司和荷蘭的米塔爾鋼鐵公司,都分別宣佈要在印度東部建設大型鋼鐵廠。印度的信心公司(Reliance)不久將在東部建設一個世界一流規模的燃煤發電廠。 

  這些企業發現,印度的勞動力非常適合它們的目標。當LG公司在2005年宣佈,以90美元的月薪為它的工廠招收458名裝配工人時,它要求每個申請者至少受過15年的教育——通常是高中學歷加上技術學院學歷。LG公司在招收年輕的勞動力時,規定有過工作經歷的工人不能超過1個百分點。儘管有這種限制,仍然有55000名年輕人滿足它的標準。 

  相比之下,在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廣東城市裏,工廠報告它們有100萬個以上的工作位置需要填充,今年夏天的最低工資增加了18個百分點,月薪達到70美元到100美元。中國別處的工廠面臨不太強烈的勞動力短缺,但它們也被迫提高了工資。 

  由於印度解除了對經濟的管制,經濟年增長率逐漸提高到8%,全國充滿了樂觀的情緒,有些人甚至希望在某一天超過中國的10個百分點以上的年增長率。 

  然而,印度仍然存在大量的障礙。最突出的問題是印度的基礎設施不足。據統計,在道路、港口、電力和其他骨幹基礎設施方面,印度每投資1美元,中國便投資7美元。印度的港口難以處理不斷增加的出口貨物,運輸經常中斷。甚至在印度的信息產業中心班加羅爾,泥土道路普遍存在。 

  在印度,普遍的貪污和腐敗延緩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努力。例如,印度1947年獨立之後頒佈的勞動法,至今很少變化,影響了公司雇用工人的積極性。因為解雇工人非常困難,甚至在經營不好或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也不能解雇工人。 

  然而,在印度彌漫著一種新的樂觀情緒。在新德里以南30英里的古爾岡市,印度最大的摩托車製造商“英雄本田公司”(Hero Honda)的副總經理S•S•帕薩尼亞說:“中國人善於仿製,但印度人強調產品質量和滿足污染標準。我認為印度很快會超過中國。” 

  ●發展高效的現代製造業 

  埃薩集團在哈茲拉市的鋼鐵廠占地一平方英里以上。它有自己的港口運輸鐵礦石,有自己的燃煤發電廠提供電力。在這個工廠裏,容量達150噸的盛鋼水桶可以澆鑄2碼寬、10碼長的厚平板。 

  但這個鋼鐵聯合企業才剛剛開始增長。埃薩集團要將它的鋼鐵產量增加4倍,電力產量增加6倍。它的大多數電力出售給缺乏電力的國家電力網。 

  印度的一些產業規模比較小,例如鋼鐵、電力,還有汽車部件和家用器具。印度的工業生產僅占印度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相比之下,中國的工業總量占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二。但由於轉變為出口導向,印度工業在經濟中的比率已開始上升,其增長速度比農業和服務業都要快。 

  最近,印度的法律有效地阻礙了有100名以上雇員的企業在許多產業的競爭。這種法規試圖保護鄉村的小企業。這些小企業經常雇用婦女和少數民族;印度還對進口商品設置了很高的關稅。 

  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成千上萬的企業由於規模太小而沒有競爭力。印度在服裝出口方面甚至落後於孟加拉國。印度政府採取的改進措施是將受保護商品的品種從20000種減少到326種,並且降低了關稅。將印度和它的競爭對手中國的工廠進行比較,印度的許多工廠更小,但一些工廠似乎更有效率。 

  “印度工業聯合會”在推動本國企業採用日本最新的“精瘦製造技術”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與中國相比,這種製造方式的缺點是,印度製造業繁榮建立在以更現代化的條件生產高質量商品的基礎上,不可能創造更多的工作位置。 

  例如,埃薩鋼鐵廠用更現代化的設備取代舊的、勞動密集型的設備。埃薩鋼鐵廠經理拉傑什•潘迪塔說:“我們曾經採用手工操作,但是,因為消費者需要高質量的產品,我們不得不採用自動化的方式生產。” 

  在浦那市的惠而浦公司(Whirlpool)的工廠裏,採用機器而不是用人工製作冰箱的外殼。在世界各地的惠而浦工廠中,這家工廠的每個工人都創造了最高的生產效率。採用自動化生產線,208個工人每月可以生產33000台電冰箱。 

  然而,印度的勞動法規不利於靈活地使用勞動力。現行勞動法禁止企業讓工人在3個月內的加班時間超過54小時,即使工人願意加班也不行。另外,解雇工人非常困難。 

  世界上最大的廉價摩托車生產商之一“英雄集團”(Hero Group)——(即“英雄本田公司”的控股單位)董事長桑尼爾•坎特•蒙賈爾說:“這就使企業在雇用新工人之前要再三考慮。” 

  “英雄集團”的基地在新德里南郊的古爾岡,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力帆集團”(Lifan Group)的基地在中國重慶。它們都生產類似的摩托車,但經營方式有區別。“英雄集團”主要面向國內市場,利用高的進口關稅對付外國產品的競爭。“力帆集團”的產品主要是出口。 

  這兩家公司的另一個對比是,在力帆的生產工廠裏,通風條件很差,當工人試驗引擎時,充滿了柴油煙霧;工人騎著完工的摩托車,以危險的速度在車間穿行。由本田公司持有少數股份的英雄公司,有更好的安全生產標準,工廠有良好的通風。力帆工廠工人的工資每月低於100美元。“英雄集團”副總經理S•S•帕薩尼亞說,英雄工廠工人的工資為150美元一個月,加上獎金,達到370美元一個月。 

  ●加緊克服基礎設施能源瓶頸 

  印度製造業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國家是否能夠為製造業工廠提供足夠的電力,並且提供足夠的道路和港口運輸大量的產品。 

  孟買附近的那瓦什瓦港(Nhava Sheva)是印度最繁忙的港口。它的生產效率——每小時處理集裝箱的數量,已接近美國西海岸的港口。這顯示了印度有管理世界一流設施的能力。 

  但那瓦什瓦港太小,不能處理大量的貨物。約翰迪爾公司的拖拉機裝載到船上之前,要在碼頭上停留一天到四天。約翰迪爾公司印度子公司的CEO拉吉•卡拉瑟說:“照此下去,我們將看到這個港口更加擁擠。” 

  香港利豐集團(Li & Fung Group)是一家全球性的採購公司,從亞洲各地的工廠為美國和歐洲零售商和批發商採購商品。這家公司的董事長馮國經說:“製造業不再會在一個屋頂下生產。” 

  據認為,中國也面臨運輸能力問題。在2004年初,由於鋼鐵生產增長,大量貨物積壓在港口。中國一年之內通脹率上升了四倍,達到5.3個百分點。加上港口、公路和鐵路等方面的瓶頸作用,企業的成本增加。中國的反應是迅速和堅決的。在6個月之內,港口建設投資增長了近兩倍。工人加班加點,豎立起更多的起重機並且擴建碼頭。相比之下,由於基礎設施方面的瓶頸作用,印度經濟在三年的8個百分點增長之後,今年夏天通脹率達到8個百分點。不過,印度的道路和港口擁堵情況正在緩慢地改善。僅在4年前,印度汽車部件製造商Sona Koyo Steering Systems公司擔心交付延遲會增加大量的金融成本。現在,它在古爾岡的工廠每天為附近的“馬魯蒂”(Maruti)汽車裝配廠提供6次交貨。因為交通擁擠,8英里的路程,運貨車要行駛一個小時或更多的時間,但交貨工作能夠完成。該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薩林德•卡珀說:“我不否認基礎設施很糟糕。但我們的買主和顧客距我們都很近。” (編譯自美國《紐約時報》)(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