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順差壓力大 紡企欲轉內銷困難重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8 16:44:38  


  中評社廣州9月8日電/隨著當前中國貿易順差壓力與日俱增,出口轉內銷開始被不少人士看作是消化國內巨大產能的出路之一。而對於產能巨大的紡織服裝行業來說,在當前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等出口環境日趨嚴峻的影響下,“出口轉內銷”已有一定的需求基礎。

  據南方日報聯合第一紡織網進行的在線調查表明,有六成的紡企表示打算將出口轉為內銷;近兩成紡企表示堅決不做內銷;還有部分企業表示不會全轉,要出口、內銷兩條腿走路。

  為何堅決不做內銷?知識產權頻頻遭到侵犯、誠信不足、融資困難等當前內貿市場的弊端大大影響了企業內銷的積極性。

  此外,內銷盈利能力遠遠低於出口業務,也是一些企業不願意做內銷的原因。
  
  不做內銷背後的無奈

  在出口商雲集的廣交會上,很多企業都採取100%出口策略。實際上,除卻一部分按規定只能全部出口的外資參展企業,大部分參展企業都可以出口、內銷兩條腿走路。為什麼企業非要為了那一點利潤和外商進行馬拉松式的談判,而不把產品放到國內市場銷售?

  一位做燈具的參展商無奈地說,“不管設計出什麼樣式,一旦在國內市場上出現,不用一個星期相似的產品就會鋪天蓋地,價格還便宜好多。”

  很顯然,知識產權頻遭侵犯,導致產品的設計成本非常之高。也正是因為這樣,廣交會不少參展企業都表示堅決不做內銷,其展位上也都貼著“謝絕拍照”等字樣。

  除卻知識產權問題,國內流通渠道缺乏誠信、收款週期長乃至壞賬多更讓企業大吃苦頭。廣東絲綢進出口集團副總經理王勇力表示,目前國內市場基本上都是採用代銷的方式,貨款很少可以當場兌現,經常拖欠很久,甚至是賴賬。“為了防止銷售商賴賬,我們只能要求對方繳納一定的保證金,或者是以入股的方式來共同經營專賣點,這樣則加大了企業的銷售成本。”

  加之一些流通渠道還要向企業收取名目繁多的“上架費”、“推銷費”、“節假費”、“促銷費”,出口轉內銷的企業對此吃不消。
  
  出口無須品牌運作費

  王勇力說,按照單件服裝的賣價來算的話,品牌服裝內銷的利潤大於做貼牌出口的利潤。“但如果將銷售成本、生產穩定性等因素考慮進來,內銷利潤卻遠遠不及出口。”

  “對很多實力稍差的企業來說,品牌運作的費用太高,他們基本上只能選擇無須品牌運作且利潤相對穩定的出口貿易。”據介紹,出口訂單的規模相對較大且都是現款現貨,或者可以通過銀行信用證規避風險,資金周轉快。此外,外銷客戶往往很穩定,利潤也比較穩定,屬於訂單型生產,一般接到了訂單只要能保證質量和交貨日期就沒什麼風險了,企業的利潤一般很容易計算出來。而且,外銷幾乎不用投入廣告來運作品牌,只要能保證生產質量,僅僅依靠業界的口碑就可吸引不少客戶。

  恒源祥集團總裁劉瑞旗深有體會地說,在國內樹立一個服裝品牌至少需要花費7000萬元。除此以外,品牌樹立起來以後還需要繼續投入加以維持,“往往是對手投多少,你就得投多少”。

  另外,從國內當前融資體系來看,企業如果做出口往往更容易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而內銷卻很難。這樣做反而刺激了原來做內銷的企業轉做出口。
  
  內貿體制改革刻不容緩

  侵犯知識產權頻發、缺乏誠信、融資困難、流通方式單一……諸多問題困擾著內銷企業,並進一步成為實現提振內需目標不可忽視的障礙。據分析,長期以來內外貿體制作為中國經濟的“長短腿”,與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起飛的路徑密不可分。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初,為了緩解外匯緊缺,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出口的政策。這一思維慣性再加上當前內需過度依賴投資,造成了對內貿體制改革的忽視。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上的數據表明,國際貿易額遠遠大於國內貿易額,2005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7萬億元,增幅12.0%,遠遠低於全年進出口總額的1.4萬億美元,及23.2%的增幅。

  內貿體制改革,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尤其是在產能過剩,部分企業寄希望於國內市場來緩解壓力的情況下,已經對內貿體制改革提出了挑戰。

  本月初,商務部正式發佈《國內貿易發展“十一五”規劃》,這也是建國以來在內外貿統一條件下的首個國內貿易發展計劃。《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國內貿易發展的指導方針和目標,並表示將推進流通現代化,整治“渠道霸權”,加大對流通企業的融資支持,引導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積極開展中小流通企業的擔保業務……

  下一步也是最為關鍵的,就是出臺管理辦法以及配套措施,確保將《規劃》落到實處。商務部將如何作為,人們拭目以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