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順差暴露中國內部經濟失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3 07:22:01  


  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在5月份中國貿易順差達到創記錄的130億美元後,6月份這一數字攀昇至145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9%,再創歷史新高。

  國際金融報文章認爲,由於中國具有的外向型經濟特徵,使得貿易順差與當今宏觀經濟運行、貨幣政策等聯繫日緊,也讓高額貿易順差話題再度昇溫。如何在不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同時,又能有效熨平失衡的外部需求,正成爲檢驗政府智慧的重大考驗。

  文章指出,在引發中國巨額貿易順差的諸多因素中,最主要原因來自于內部需求的失衡即中國儲蓄和投資結構的失衡。此外,全球化背景下生産要素的跨國流動也是重要原因。

  商務部貿研院專家梅新育認爲,中國的貿易順差是美歐等主要貿易夥伴宏觀經濟走勢和國際生産轉移的産物,美歐今年宏觀經濟走勢向好,國際生産持續向中國轉移且轉移的産品結構日益提昇,必然帶動中國出口增長。

  正是基於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廉價勞動力成本等優勢,自上世紀末以來,海外跨國公司開始走上跨國外包、製造業産業轉移之路,在中國投資建廠,開展來料加工業務幷將製成品出口到國外。這些海外跨國公司的出口統計都被大量計算在中國貿易中。

  在增加外匯儲備的同時,作爲“雙刃劍”的另一面,巨額貿易順差所引發的貿易失衡,給中國對外貿易的可持續增長以及國內經濟運行帶來了挑戰。

  文章表示,在全球貿易保護日盛的格局下,巨額貿易順差容易引發更多的貿易摩擦。近兩年來,統計顯示出中國對歐美等國貿易順差增速明顯,這已成國外一部分人壓制中國貿易的口實,甚至屢屢以貿易失衡向中國匯率政策實施壓力。

  同時,巨額貿易順差會進一步增加中國外匯儲備。外匯儲備的增加,無疑將繼續增大央行因對沖外匯佔款而投放的基礎貨幣,流動性進一步過剩。流動性的過剩將放大金融信貸和利率風險,影響金融體系運行效率和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給中國經濟運行帶來不穩定因素。

  文章指出,調整巨額貿易順差,改變外貿增長方式勢在必行。國家正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發揮內需特別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近期以來,國家調整多項外貿出口政策,對部分進口産品提供優惠信貸,多渠道鼓勵企業進口。

  然而,讓內需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把高額貿易順差降下來,這在短期內還難以實現。梅新育指出,抑制貿易順差的努力與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和提昇産業結構目標之間存在著一定沖突。大幅度加大投資力度將進一步加劇中國本已相當嚴重的産能過剩局面,消費增長則要取决於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恢復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成績。而這兩點均非一日之功。文章說,在保持中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同時實現貿易平衡,將是對中國宏觀經濟部門智慧的重大考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