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胡忠信:“胡蕭會”改變兩岸“準敵對狀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6 10:07:39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台灣政治評論員胡忠信的文章指出,兩岸未來的發展,已成為馬英九上任後必須面對的課題。經貿是台灣命運之所繫,兩岸關係的死結必須鬆綁,台灣內部的人民活力,必須再釋放,兩岸又回到1990年代“創造性模糊”的互動軌道,以經貿平台為基礎,逐漸建立互信,“胡蕭會”是奠定了好的開始。 

  4月12日胡錦濤與蕭萬長的會面,的確開啟了歷史新契機,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互動的創舉,終結了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以來的冷戰狀態,也為未來的兩岸互動營造了新條件,用物理學的“重力加速度”形容,就是有了新的動力與能量,我們必須以“新思維”來重新面對新的兩岸關係。 

  文章說,馬英九、蕭萬長以58%得票率當選下任“正副總統”,而“入聯公投”、“返聯公投”皆因未過半而使北京鬆了一口氣,北京當局正透過博鰲論壇的“胡蕭會”向全世界宣示,在台海問題上,北京願意採取“和解”與“對話”的態度。 

  3月22日台灣大選以後,胡錦濤、溫家寶兩位領導人在不同場合釋出“九二共識”的訊息,間接承認兩岸問題將回到“創造性模糊”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蕭萬長適時表達有意赴海南參加博鰲論壇,北京也以應有的禮數與規格加以回應,兩岸又回到了營造良好氣氛“摸石頭過河”的搭橋階段。 

  “胡蕭會”改變兩岸“準敵對狀態” 

  文章指出,如果馬、蕭兩人沒有大勝民進黨兩百二十一萬票的優勢,蕭萬長就沒有跨海赴海南的氣勢。選後民進黨士氣瓦解,陷入了內鬥的泥沼,已無心也無力唱衰蕭萬長海南之行,哪怕民進黨人士在“台胞證”、“矮化”、“二十五萬元美金入會費”大作文章,但挾著高民意支持,台灣主流民意基本上抱著“樂觀其成”的態度,即使呂秀蓮“副總統”最後都改口肯定此行“有助兩岸關係的和緩”,大江東流擋不住,兩岸三通可謂大勢所趨。 

  “胡蕭會”不僅是一個“事件”,還是一個“歷史事件”,改變了兩岸的“準敵對狀態”。從台灣的觀點來說,捷運改變了台北人、高雄人的空間觀念,高鐵改變了台灣人的空間觀念,“胡蕭會”則改變了台灣人對中國大陸的態度。“看法改變,世界觀就改變。”“胡蕭會”的四項結論:一、兩岸直航。二、大陸客來台。三、經貿關係正常化。四、恢復兩岸協商機制。勢將改變台灣人對大陸的空間觀念,從台北搭飛機到大陸、北京或任何一個重要城市已指日可待,台灣面對“東協加三”恐被邊緣化的疑慮也降低不少。 

  改善台民對大陸領導人印象 

  文章表示,胡錦濤在“胡蕭會”採取務實、理性、自信的作法,也改善了台灣人民對大陸領導人的印象。蕭萬長提出“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獲得了胡錦濤的善意回應;如果雙方又在“一中原則”做沒完沒了的爭議,只在形式上逞口舌之爭,必然又回到“各自表述”的無共識狀態。胡錦濤定調“胡蕭會”是“歷史的契機”,從會後國際各大媒體的高度肯定,以及美國國務院的公開支持,均可見兩岸又回到良性互動的新階段。 

  處理不好兩岸關係,就做不好台灣的領導人,陳水扁過去八年的作為正是一個負面示範,馬英九透過“胡蕭會”已為未來兩岸關係創造了好條件。然而,此並不意味兩岸關係就此進入坦途,仍然有42%的選票投給民進黨,他們對“一中原則”、“一中各表”仍抱疑慮或反對態度,馬英九若在內部未能處理好反對聲浪,甚至引來社會運動的抗爭,將使馬英九陷入腹背掣肘的困境。李登輝處理兩岸關係時未引起當時反對黨民進黨的反彈,正是花費了非常多的溝通、對話,此足為馬英九借鑒。此外,台灣媒體已形成非常強大的監督機制,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也必須攤在陽光下進行,台灣已不允許“密室政治”的運作空間存在。 

  正如管理學的“瓦倫達效應”,走鋼索的瓦倫達必須保持理性、感性的動態平衡,如果一直擔心從鋼索上掉下來,最後還是會失足掉下鋼索。兩岸關係如同走鋼索,馬英九必然要承受反對黨的壓力以及媒體的渲染報道,若被“賣台”、“矮化”所恐嚇而顧此失彼、瞻前顧後,最後將一事無成而陷入空轉。陳水扁將台美關係、兩岸關係推到谷底,足為馬英九之戒;陳水扁舉棋不定、率性行事、只顧選舉利益,最後陷入了“瓦倫達效應”的死胡同。 

  兩岸關係回歸良性互動 

  文章認為,150多年前的日本維新時,日本思想家福澤喻吉提出“脫亞論”,主張日本脫離中國影響而與歐美國家掛鉤;台灣如今能否“脫亞”,或者直接面對中國的“和平崛起”,已成為2008年新上任的馬英九所必須面對的課題。經貿是台灣命運之所繫,兩岸關係的死結必須鬆綁,台灣內部的人民活力,必須再釋放,兩岸又回到1990年代“創造性模糊”的互動軌道,以經貿平台為基礎,逐漸建立互信,“胡蕭會”是奠定了好的開始。 

  “危機就是轉機”,歷經2008年台灣大選與公投事件,台灣“借力使力”、“置身事內”再度搭橋,雙方領導人“面對面”、“眼對眼”的“情境管理”,當然為未來雙方良性互動創造了條件,同時有助降低兩岸緊張。


    相關專題: 博鰲論壇 胡蕭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