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動感之都、世界大都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05 23:40:33  


香港概貌 
 
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香港被形容為“荒蕪之地”。時至今日,香港已發展成為一個國際金融商貿中心,躋身世界大都會之列。

香港除了擁有世界上最優良的深水港外,可說是沒有其他天然資源。香港能成為一個生產力強、創意無盡的城市,關鍵在於擁有勤奮不懈、適應力強、教育程度高且富創業精神的工作人口。

香港的工作人口約358 萬。

香港受英國管治個半世紀後,在1997 年7 月1 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現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中央人民政府管理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地理位置 
香港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香港總面積達1 104 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一海之隔的九龍半島和新界(包括262 個離島)組成,其中郊區多集中在新界。[ 香港特別行政區地圖 ] [ 香港與其鄰近地區地圖 ]
 
人口 
2005年年中,香港人口約694 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 420人。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共有約517 560人,人數最多的國籍首三位如下:菲律賓(130 810)、印尼(114 020)和泰國(28 360)。

語文 
中英文同屬香港的法定語文。政府機關、法律界、專業人士和商界均廣泛使用英文。香港不乏才能卓越且受過良好教育及精通雙語甚或三語(即英語、粵語和普通話)的專才,而對於在香港經營業務或與內地、台灣有貿易往來的企業,這些專才更顯重要。

氣候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區,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帶有溫帶氣候性質。冬季的溫度可能跌至攝氏10 度以下,夏季則回升至攝氏31 度以上。雨量集中在4 月至9 月間,約佔全年雨量的90%。 [ 香港天文台 ]

主要國際貿易中心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鐘表、玩具、遊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全球服務中心
在2005 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跨國公司的業務基地
約3 900 家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和進口與出口貿易、其他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和法律服務)、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

自由貿易與自由市場 
香港提倡兼奉行自由貿易 - 香港設有自由開放的投資制度;不設貿易屏障;對海外投資者一視同仁;資金自由流動;法治體制歷史悠久;規章條文透明度高;以及稅率低而明確。

以精簡架構為本的小政府
香港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公司及個人課稅率低,而且易於計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素以效率出眾、透明度高兼處事公正見稱。

在工商業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奉行確立已久的“盡量扶助、減少干預”政策,樂於支持工商業發展。

貨幣制度
香港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維持港元穩定。鑑於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這個目標的具體涵義就是維持港元對外價值的穩定,即維持1 美元兌7.80 港元的固定匯率。這個目標是通過聯繫匯率制度來實現。聯匯制度自1983 年10 月開始實行。 

法治
香港的法律制度深可信賴。這個制度以普通法為根基,歷史悠久。香港市民和居港人士得享的權利與自由,建基於大公無私的法治體制、獨立的司法制度、完善的法援制度,以及自由開放和發展蓬勃的新聞傳播媒介。 [ 司法機構 ]

機場
香港是主要的國際和區域航空中心。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有航班飛往香港。現時,每周有大約4 900 班定期客運航班及700 班貨運航班從香港飛往全球139 個城市。機場全面擴展後,每年將可處理旅客8 700 萬人次和貨物900萬公噸。2001年至2005年間,香港國際機場連續五年獲英國航空業意見調查機構SKYTRAX RESEARCH選為全球最佳機場。

港口
2005 年,香港港口合共處理了2 260 萬個20 呎長的標準貨櫃單位,是全球第二大貨櫃港。座落於葵涌和青衣的九個貨櫃碼頭,分別由五家營運商負責管理,總面積達270 公頃,共設有24 個泊位,臨海地界總長8 530米。葵涌 - 青衣港池水深達15.5米,九個貨櫃碼頭每年可合共處理逾1 800 萬個20 呎長的標準貨櫃單位。在2005 年抵港的遠洋輪船及內河商船分別約有39 140艘次和192 680 艘次,共處理貨物2.301 億公噸和運載旅客2 150 萬人次。
 
經濟競爭力 
 
經濟發展
香港的獨特之處,在於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利便營商的環境、法治體制、自由貿易制度、自由流通的資訊、公平開放的競爭環境、發展完備和龐大的金融網絡、一流的交通及通訊基建、先進的支援服務,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與高效率和精力充沛的企業家互相配合。此外,香港還有龐大的外匯儲備、自由兌換的穩定貨幣,以及低稅率的簡明稅制。

自由經濟體系
傳統基金會公布的2006 經濟自由度指數,繼續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使香港連續第十二年維持在評級的榜首。美國加圖學院聯同全球六十多個經濟學會,亦把香港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把香港列為先進經濟體系。其他有名的機構,例如國際管理發展研究所及經濟學人情報組織,同樣認為香港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營商地方之一。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05 年世界投資報告》,更把香港列為亞洲區內吸納外來直接投資第二個表現最佳的經濟體系。

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
香港經濟在過去20 年來增長超過一倍。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有5.3%的實質增長,表現超越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也超越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濟體系的增長速度。同期間,香港按人口平均計算的本地生產總值亦增加超過一倍,即平均每年實質增加約4%,2005年的數字以當時市價計算達25,622美元。

經濟政策
香港一向以市場主導的經濟政策著稱。市場主導,就是政府不對經濟或市場作任何指導性規劃。
政府相信投資者和企業家遠比政府官員了解市場,而私人機構的宏謨也比官方的經濟藍圖更能帶領香港走上繁榮之路。經濟動力是維持本港的競爭力及為港人創造財富的關鍵。

“盡量扶助、減少干預”政策
政府極力主張“盡量扶助、減少干預”。政府的首要功能是盡可能提供有利營商的條件,包括個人自由、法治、廉潔而高效率的公營部門和公平的商業競爭環境等基礎“軟件”,以及本港日後發展所需的土地和基礎建設,例如學校、道路等“硬件”。

政府另一重要任務,就是消除市場障礙,鼓勵公平競爭。在證券、期貨和銀行業,以及電訊、資訊科技和廣播等領域上,政府均致力開放市場,並取得了相當的進展。

政府派代表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等國際論壇,並就航空服務等範疇與其他國家或地區談判和簽署雙邊協定,以期在國際層面捍憲和促進香港的商業利益。

審慎理財之道
政府理財審慎,又維持低稅率的簡明稅制,以鼓勵工人生產和吸引企業家投資。公司利得稅的稅率為17.5%,薪俸稅稅率為16%,與其他國家的稅率相比,兩者均屬偏低。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繫。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體制,為參與市場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競爭。

香港地理環境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樑,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繫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絡,因此能夠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此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本港,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金融市場
香港金融市場的特色是資金流動性高。市場根據有效、具透明度而又符合國際標準的規例運作。香港的工作人口有一定教育水平,海外專業人士來港工作,也十分容易,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

銀行業
在香港經營的國際金融機構數目相當多。截至2006 年5月底,香港共有134 家持牌銀行,其中122 家為外資銀行。在全球100 家最大的銀行之中,有69 家在港營業。此外,香港有44家外地銀行的附屬機構以有限制牌照銀行或接受存款公司形式經營。另有88 家外地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辦事處。香港銀行的對外資產總值在全球名列高位。

外匯市場
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完善,買賣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中佔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香港與海外其他外匯市場均有聯繫,因此可全日24 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在2004 年進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股票和債務市場
以資本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截至2006 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掛牌的上市公司有1 144 間,資本市值總額達94,110 億元(12,065 億美元)。

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香港的債務市場已發展為區內其中一個流通量最高的巿場。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於1990 年設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管理,為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提供結算和託管服務。

在2006 年9 月,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363 億港元。截至2006 年9 月底,未償還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數額約為1,304 億港元。在2006 年上半年,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數額共達1,120 億港元。

與內地的經濟聯繫
香港是進出中國內地經商和投資的大門。自內地在1978 年實施經濟改革及對外開放政策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繫日趨密切。

與內地通商
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伙伴,在2005 年,中港貿易佔香港整體貿易總值的45%。內地也是香港轉口貨物的最主要來源地兼最大市場,香港有約90%的轉口貨物是來自內地或以內地為目的地。

香港是內地的主要服務中心,特別是南中國,為內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例如銀行和融資、保險、運輸、會計,以及銷售推廣等。

香港和內地的相互投資
香港公司是內地最大的外來投資者,累積投資額超過2,600億美元,佔內地外來直接投資總值約五成。香港與廣東省的經濟聯繫最為密切。本港廠商在廣東省僱用了約1 000萬名工人。在2004年實施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以及廣東省和香港為加強經濟合作而推行的政策措施,將有助進一步開拓內地和香港的商機。

另一方面,內地也是香港經濟主要的投資者。內地有二千多家企業在香港經營業務。內地是香港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者之一,來自內地的直接投資總額達1,310 億美元。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隨內地經濟持續改革開放,尤其是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香港作為內地服務樞紐的角色,可望進一步加強。香港是外國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策略貿易伙伴,同時也為這些企業提供各類商業支援服務,在這方面所擔當的角色,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隨更多內地企業有意對外拓展業務,香港也可扮演中介人的角色,以協助這些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中國的南大門
香港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為6 270 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400 萬人次。每日有128 班輪船、約100 班航機、超過400 班列車及40 200 架次的車輛穿梭香港和內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