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目前在各層次各領域的合作非常廣泛,是成功的周邊關係,隨著雙邊關係日益密切,合作的範圍將不斷拓展,合作將更加深化,”中國社科院亞太所區域合作研究室主任、東盟問題專家王玉主日前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
第15屆東盟峰會及東盟與對話國系列峰會23日至25日在泰國中部海濱城市華欣舉行,中國總理溫家寶將出席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東盟與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和東亞峰會。
回顧中國與東盟的關係發展,王玉主說,1991年5月,時任中國外長的錢其琛致函馬來西亞外長巴達維,表達了中國願同東盟進一步合作的意願。巴達維隨即復函,邀請錢其琛作為馬來西亞的客人出席同年7月在吉隆坡舉行的第24屆東盟外長會議,1992年菲律賓以東盟的名義邀請中國參加在馬尼拉舉行的第25屆東盟外長會議。
王玉主認為,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與東盟關係的發展是必然的。冷戰結束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雙方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各方面的合作迅速拓展。
1994年7月,中國作為東盟磋商夥伴國參加了在曼谷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首次會議。1996年7月,東盟常委會一致同意將中國由東盟磋商夥伴國升格為東盟全面對話夥伴國。
王玉主說:“1991年的時候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很小,但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形勢發生了變化。東盟認識到不僅要依靠美歐市場,也要依靠本地區中日韓等其他國家,這成為推動10+3合作的動力。同時,中國當時宣佈人民幣不貶值,也大大增加了東南亞國家對中國的信任。”
1997年12月,東盟與中日韓10+3機制形成。緊接著10+1框架也形成,使雙方合作層級上升。王玉主說,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到2010年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這意味著雙邊關係的很大提升,尤其是在經貿領域的合作迅速擴大。
此後,中國與東盟相繼簽署了自貿區《貨物貿易協議》《服務貿易協議》和《投資協議》,雙方已成功完成了協議的主要談判。從明年開始,一個擁有19億人口、接近6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世界最大自貿區將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是中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也是東盟作為整體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
王玉主表示,在雙邊關係發展過程中,我們不斷有新的倡議,使合作層級上升。
2003年,中國與東盟簽署聯合宣言,宣佈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這標誌著中國-東盟的睦鄰互信夥伴關係又上了一個新台階。同時,中國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成為第一個加入該條約的東盟外國家。
王玉主說,中國的發展需要一個好的周邊環境,需要東南亞穩定。《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以及2002年雙方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使地區的和平穩定有了制度上的保障。
目前,中國-東盟多層次、多領域的合作生機勃勃。雙方在禁毒、反恐、海上安全、打擊走私和跨國犯罪、控制疾病蔓延、保護環境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王玉主說,隨著雙邊關係加深,中國與東盟合作的領域越來越多,程度日益加深。他認為,從長遠意義上講,中國-東盟關係的發展非常重要,雙方應繼續不斷深化全方位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