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錯了,我錯估了“陳水扁究竟有多討人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2 12:40:27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中時電子報網絡主筆室今天發表署名評論文章說,我錯了,我上星期以為,施前主席恐怕很難找齊百萬倒扁大軍,尤其加入這支十字軍並不容易,當你跨行臨櫃匯款,必須先搞懂“為何捐出一百元給施明德,就得先捐一百元給『吳辜蔡花』四大家族”。

  但是,眼看著捐款數字的攀升速度,簡直比大樂透頭彩累積的拋物線還快,短短一星期,一億元幾乎到位,我不得不承認:陳水扁的人緣,的確比我想像差得多。

  這是一場奇異的群眾運動,首先,迥異於解嚴後二十六場重大的群眾運動,既無政黨發動(如“立法院全面改選大遊行”、“228手護台灣”),亦無農漁會或工會組織動員(如“五二○農民示威”、“928教師大遊行”),更非自發的學生運動(如“1990野百合學運”),而是靠著單一政治人物的號召,單一行動構築的政治訴求,短期間聚攏一股龐大的 “空氣票群眾運動”。

  另一個奇異的是,群眾運動往往是“先上街、再談訴求”,意即以人數、分貝或創意作為訴求的力度保證,是一種人力乘以時間的實體展示;“百萬人民倒扁”恰恰相反,“先談訴求,再上街”,上半場是虛擬革命,下半場才是真槍實彈,有點像是史蒂芬金上網預售小說,看完第一章,想繼續看的先下訂,訂單筆數超過門檻,他才動筆往下寫。

  從另一角度說,傳統群眾運動是“貨到付款”,施明德操作的則是“郵購預約”,一種革命想像的團體集購,一種政治主張的履約保證。

  施明德陣營聰明之處在於,他們提出一個簡單交易公式:“你匯給我一百元,我帶你上街頭”,然後每天公布募款金額,不斷攀升的數字就像連槓十三期的樂透頭彩一樣吸引人,造成更大的心理期待,然後更多人投入、加碼,主動呼朋引伴參一腳,彷彿要結伴參加春天吶喊或野台開唱。

  另一個成功關鍵在於,一百元背後的價值交換核心是“阿扁下台”的願望,匯款者樂意將十元銅板丟進許願池,不是為了金榜題名或戀愛成功,而是許一個更換當權者的願念;當願念匯聚,一億元代表的是近百萬人政治主張的心理投射,代表的是某種社會性的集體焦慮,某種迫不及待的拆解與破壞(當然,後面可能跟隨著重組與建立,但不能太快畫上等號)。

  至於,當募齊一億元,上街頭作什麼?當然不是中正紀念堂半日遊,而是與掌握軍隊、情治機關及司法體系的權力者相對抗,這就已脫離“抓娃娃機”一樣投幣試試看的狀態,而是民意與官僚的準戰爭狀態,什麼都可能發生、什麼都可能不發生。

  台灣在過去一周完成一次小規模的財富重分配,不必靠網路,也不必靠友善的金流機制,陳總統過去六年的孽業,就足以促成這一切;而我錯估了一億倒扁承諾金的實現難易度,因為我錯估了“阿扁究竟有多討人厭”、“民眾認為未來七百天有多難捱”,這正是施明德能當革命家,而我當不成革命家的主因。

  然而,一億元絕不會是“快樂結局”,因為結局還很遙遠,因為我們的當權者繼承了舊國民黨一切優點與缺點,絕對會以所有醜惡手段,打壓、抹除、抵銷、迫害有礙他們生存的政治勢力,宮本武藏與佐佐木小次郎的對決才剛要開始,巖流島的落葉還未飄下第一片。

  但願我能夠預測陳水扁統與這場運動的結局,不過,目前仍言之過早,簡單的部分才剛結束,困難的部分--炙陽、酷暑、饑餓、乾渴、水柱、拒馬、政治離間、司法脅迫、鎮暴警盾、漫長的靜坐、浮躁與動搖--才要開始。

  這場奇異的革命,正要進入另一個階段。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