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銀行的"全能"夢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2 07:02:07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2006年底,金融開發將全面開放,中國本土商業銀行將面臨全面競爭。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稱,競爭的壓力之下,商業銀行紛紛早已開始尋求經營模式和營利模式的轉變,向投資銀行業務伸出了觸角。

  “十一五”規劃明確提出了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概念,而這恰恰爲國內商業銀行啓動資本市場業務打開了方便之門。

  “商業銀行需要換換思維方式,以前是掙貸款的錢,現在是掙服務的錢。”轉型者看重的是投資銀行業務的豐厚利潤。

  介入高端

  文章稱,商業銀行的介入,讓國內投行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從原本的中外投行對壘,演變成三足之勢。一方面,外資投行競爭的壓力在增大,另一方面,本土投資銀行(證券公司),正在努力爭取高端市場,而現在,商業銀行混業的格局也已經不可避免地形成。

  外資銀行的進入,首先引發對市場的高端證券業務的競爭,幷最終將本土機構擠出高端業務市場。“在韓國,自從1997年東南亞危機之後,外資全面進入韓國市場,目前韓國最大的證券公司三星證券,其投資銀行業務的收入僅僅佔到了各項業務總收入的5%,大量市場份額爲歐美爲主的外資投行所佔據。”

  外資投行的核心競爭力常常體現在人才,技術和與海外資本市場的關係上。“高端業務的主要投入和成本是人,無論是專業技術人才還是擁有本土高端關係網的IBS們,都會被外資機構一舉收入囊中”;而那些涉及海外資本市場的高端業務上,本土證券公司的話語權就更小了。

  但本土證券公司在國內市場也有自身的優勢,長期以來在牌照業務上處於壟斷地位,也就是所謂的,“通道業務”,“交易所業務”,包括發行、經紀、自營和資産管理四大牌照業務。對於本土證券公司來說,出路在於,在保留原有通道業務的基礎之上,通過金融創新,拓展高端市場。

  文章指出,商業銀行進入投行有它自身的優勢。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混業經營使得銀行能够便利地進入各種金融市場,但需要以更加健全的銀行體制和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爲前提。此外商業銀行的銷售網絡也是優勢之一。

  早在2003年工商銀行就已經成立了投行部,如今,建行和浦發銀行的投行部也已經成立。而其它國內商業銀行也正在紛紛效仿之。以托管業務、機構理財、短期融資券發行、債券交易等業務爲核心,商業銀行的投資銀行體系正在建立和完善。

  目前,在發行承銷領域,國內商業銀行已經全面進入國債、金融債和短期融資券發行市場。在證券交易領域,商業銀行是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導力量。在證券代理銷售方面,商業銀行不僅是基金銷售的主渠道,而且隨著銀證通等業務的開展,其龐大而廣泛的網絡將囊括股票等所有金融産品的銷售。

  重新定義

  文章稱,商業銀行的優勢明顯的投行業務還包括,銀團貸款、資産證券化、政府財務顧問等領域,而面臨外資投行和本土證券公司的競爭,中國商業銀行投行部經理們正在試圖重新定義“投資銀行”。

  “什麽是投資銀行?”“我最反對的一個觀點是,認爲投資銀行就是證券公司。毋庸諱言,證券公司從事的證券承銷和發行業務,是投行的本源業務。但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國際投行,其投行部門本身的收入能够佔到全部收入的15%以上。也就是說,即使是國際投行,他們的幷購、資産管理、交易以及代客理財等非投行本源業務的佔比都非常之大,這些業務才構成他們的主體業務收入。”工商銀行投行部總經理李勇在很多場合說過類似的話。

  誠然,從全球投行來看,在全球十大投資銀行的排名中,不僅僅可以看到摩根斯士利、高盛、美林證券、瑞信、瑞銀、德意志銀行、摩根大通、花旗等等全能銀行也是榜上常客。

  那麽,中國的商業銀行準備好實踐它們的“全能”夢想了麽?還是從最基本的“人才、技術和關係網絡”做起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