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釣老將錢永祥:兩岸人民應思考愛國主義
http://www.CRNTT.com   2021-04-11 00:19:11


保釣老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錢永祥
  中評社台北4月11日電(記者 倪鴻祥)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錢永祥10日在保釣運動五十周年研討會上指出,50 年前的保釣運動,學生沒意識到該如何面對意見不同的同胞、同志;但這些年來,兩岸人民政治意識增加了一些新經驗、新成分。這時重新思考愛國主義,或許對兩岸的愛國者、特別是年輕世代有參考價值。

  釣魚台教育協會、全台漁會、蘇澳區漁會、頭城區漁會、琉球區漁會、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在師範大學共同主辦“鼓浪前進─保衛釣魚台運動五十周年紀念研討會”,馬英九受邀出席。

  保釣老將、“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錢永祥以“愛國主義:保釣運動五十年後的省思”為題表示看法。

  錢永祥表示50 年前的 1971 年,他還在大學三年級就讀,受到北美保釣運動的影響,積極參與了台大校園裡的保釣運動。當年的保釣運動主要是北美的台灣留學生發起,香港以及韓國、馬來西亞的華籍同學也加入,前後有上萬人參與。

  他指出,當時的台灣還在戒嚴時期,社會封閉,校園的管制很緊,當他還在遲疑的時候,韓國以及港澳的僑生已經發難,在校園裡張貼海報,表達國土遭強權侵佔的義憤,要求政府有所作為。於是本地生也鼓起勇氣,以保釣為號召,掀起了一場學生的抗議風潮。 

  他說,必須承認,由於當年各種條件的限制,島內的釣運先天與後天都有不足。 保釣運動一直停留在校園裡,加上校園與社會絕緣,並沒有引起社會上的共鳴。那時候的台灣社會也還不夠成熟,無法像 80 年代那樣出現真正的社會力量,推動政治與社會運動。

  錢永祥表示,保釣運動對於參與者當然具有高度的個人化 的意義,不過不僅它的表面目標“保衛釣魚台”無從實現;它也沒有轉化成具有明確內容的政治運動或者文化運動的準備。釣運的參與者後來分道揚鑣, 有回歸大陸體制或者台灣體制者,有從事統運或者獨運者,也有人投身推動社 會運動、民主運動。但是這個情況,是不是正好說明了釣運的內容模糊不定,可以同時向多個分歧很大的方向發展?說明了釣運本身的情緒成分,遠遠超過了理念的成分?

  錢永祥認為,保釣運動的主要內容的確是一種情緒,也就是愛國主義。但愛國主義這種情緒容易流於狹隘,甚至於醜惡。所謂愛國,很明顯並不是愛當下執政的政府 (government),因為一個愛國者顯然可以反對政府的施政,反對主政者的統治方式與錯誤的政策,甚至於設法取而代之,都絲毫不妨礙他的愛國。

  他指出,其次,愛國也不必然認同當下的政權或者政治體制 (the state),因為發動革命推翻現行體制的人,往往也是非常愛國的人,這個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愛國”的“國”通常指國族或者民族 (the nation),也就是一個共享著某種身份認同的族群,由其歷史、語言、文化、風土、習俗、 生活方式等構成。

  錢永祥表示,50 年前的保釣運動,當時國際上強權政治當道, 越戰進行的如火如荼,冷戰的敵我思維方式瀰漫,保釣學生習於以黑白正邪的眼光看待政治對手,同時由於幾乎不曾經驗過民主的集體生活,也就沒有意識到應該如何面對意見不同的同胞、同志。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