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求”謀定“中國價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3 07:44:24  


  中評社香港6月13日電/國際賣家在强大的“中國需求”面前沒有太多動搖。

  中國經營報文章稱,這多少與目前買方市場形成不少反差。“中國需求”非但沒有决定價格的形成機制,反而成了中國的軟肋。這不僅表現在鐵礦石的談判上,期銅已經有了先例。

  文章認爲,國際賣家漫天要價,一再拿“中國需求”做文章的局面到改變的時候了。問題還不在國內企業一時的金錢損失上,更重要的是,它關係到在新的貿易秩序中,各方能否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的原則和機制問題。

  鐵礦石賣家集體變臉

  6月初,在巴西一繁忙的港口中,停靠著兩艘空載的中國貨船,從中國到巴西,這艘貨船歷經近1個月航程。原本期望滿載而歸的這艘貨船現今祗能“望洋興嘆”——巴西的鐵礦石賣家們幷沒有如期交貨。此時巴西的鐵礦石巨頭淡水河谷礦業公司(CVRD)决定在中國接受鐵礦石漲價19%的要求前,將暫停供貨。 

  雖然鐵礦石賣方很有可能出台一個讓步很小的“中國價格”,但“暫停供貨”的要挾已經把價格上漲的基調設定好了。
“這是釜底抽薪,CVRD遲早要爲此付出代價。”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鋼協)常務理事鄒建隨即對CVRD“背信弃義”的行徑拍案而起。

  多數鋼鐵企業與鄒建的想法不謀而合。在得知貨船“凶多吉少”的處境後,鐵礦石談判的中國智囊團非常惱怒。5月底,在鋼協的會議室內,國內16家大型企業紛紛表達對CVRD的憤懣不滿。堅决抵抗CVRD落井下石的行爲,“絕對不能接受漲價”,與會者形成了一致的聲音。

  CVRD的“變臉”,讓這16大鋼廠“很不適應”,因爲原有秩序正在慢慢被打破。在幾年以前,中國的鐵礦石需求還處於“疲軟”的態勢下,不知多少國外礦山曾向中國鋼鐵企業“大獻殷勤”。

  現實是無情的。CVRD的背信弃義已經遠不止是價格問題,CVRD斷貨和幾次三番地爲漲價鼓噪,讓鋼協明顯感到“顔面無存”,“現在接受價格,這可能嗎?”鋼協的高層私下說。

  鋼協果然說到做到,馬上揀起曾退出談判的澳大利亞礦山企業,必和必拓與力拓,重新開始談判。

  而早前必和必拓與力拓退出談判的原因是,三家鐵礦石巨頭中,CVRD的要價最高,一旦CVRD把價格談好,大家都會獲益。CVRD與中方談判代表——寶鋼的溝通幷不順利,根據鋼協的指示,整個談判過程中,寶鋼必須硬撑著不漲價。結局是,把本來4月1日就該結束的鐵礦石價格談判拖到了6月。

  很明顯,“持久戰”是鋼協的核心戰術,這樣一來,鐵礦石漲價的起始時間被順延了兩個多月。至少,從目前來看,中國鋼企又多享用了兩個月的廉價礦。

  在2006年1月至5月間,巴西共爲中國提供了2735.6萬噸的廉價礦。這相當于2005年巴西爲中國企業全年供貨量的一半。CVRD明顯對中國的拖延戰術忍無可忍。

  談判幕後的角力

  2005年10月,在這場曠日持久的談判之初,供求雙方的態度其實很溫和,在最初的幾個回合中,雙方祗是簡單地溝通著各自的情况。

  在鋼協隨後修改的一篇對外新聞稿中稱,“鐵礦石談判,中方不會急于求成”,業內人士稱,這標誌著中方要將鐵礦石談判打成“持久戰”。消息發佈後,遠在上海的鐵礦石談判桌上,開始有些“不平靜”了,有些“騷動”的鐵礦石賣家們,原計劃是早點漲價,拿到錢去擴建港口碼頭,以迎接中國更大需求的到來。但“持久戰”的節奏有點讓他們接受不了。

  此後,有關中國鐵礦石的真實需求量,雙方還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最初,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進口鐵礦石2.75億噸,2006年的進口量將比2005年略微增長,達到2.95億噸左右。”正在鐵礦石巨頭們爲這個數字歡呼之際,國家發改委忽然修正了自己的預測——由於部分中小企業將被停産和整合,“2006年的鐵礦石進口量將比2005年有較爲顯著的下降。這可能對國際鐵礦石價格産生一定的向下壓力。”

  鐵礦石巨頭們認爲中國政府祗是在“一葉障目”,隨後,他們推出了自己的預測。

  BHP的中國區總裁clinton Dines首先“要價”,“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明年依然旺盛,全球的鐵礦石供應仍呈供不應求的局面,預計鐵礦石需求形勢的拐點在2007年而不是2006年。”

  “論戰”幷沒有停止。3月29日,巴西CVRD公司發言人Fernando Thompson向路透社透露了近期已得到管理層授權,確認2006年度礦價24%的漲幅要求,幷正在試圖說服鋼鐵企業接受這一價格漲幅。

  鋼協馬上指出,公佈談判價格細節,有違談判規則,幷表示中方將堅守到底。

  雖然與中國的鐵礦石談判目前尚無結果,但是巴西CVRD公司却在其他談判戰場上屢見戰果。5月,CVRD終於簽訂了國際協議價格的2006年“第一單”——與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達成今年鐵礦石漲幅19%的協議。

  最後,向中國一再保證要堅持到最後的新日鐵和阿塞洛也對“19%”俯首稱臣,中方已經變成了“孤島”。

  此時,CVRD不失時機地發來最後通牒。6月1日,CVRD總裁Roger Agnelli表示,將堅持19%的漲幅不變,如果與中國鋼廠達成較低的合約價格,那麽淡水河谷將無法向其他客戶交待。Roger Agnelli還表示,與中國鋼廠達成19%的漲價協議祗是時間問題。

  在沒有達成最終協議的情况下,停留在巴西港口的中國貨船無貨可運的一幕便上演了。誰都不知道在真正斷貨的情况下,中國需求方還能够撑多久。

  反擊乏力

  鋼協和談判代表寶鋼有著共同的“老闆”——謝企華,這位時常帶著大框眼鏡的中國女人對談判守口如瓶。落在這位“鋼鐵女人”身上的擔子幷不輕——對於鐵礦石談判即將出現的結果,她既要向政府有個“交待”,也要向企業有個“交待”。

  在談判間隙,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還曾聯手發表聲明,譴責鐵礦石賣家的叫漲行爲。

  但是沒有太多的辦法,世界市場對鐵礦石的需求正處在新的上昇空間,而且中國越來越多的新型鋼廠選擇臨港口建設,“對進口礦的依存度在不斷加大。”鋼協承認了目前面臨的窘况。

  國際鐵礦石生産市場有74%的鐵礦資源掌握在這三大礦石巨頭手中,遊戲規則的爭奪戰顯得异常激烈。

  “改變當前定價機制,謀求價格話語權是鋼協鐵了心要做到的事情。”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分析道。

  這是許多政府官員都明白的道理,但中國的反擊却非常乏力。從來不參與國際定價的印度鐵礦,是繼澳大利亞之後中國進口礦的第二大賣方。2005年印度礦以高於澳礦近50%的價格橫行中國市場,使得澳大利亞和巴西礦石企業非常眼紅。

  由於多如牛毛的中小鋼廠沒有能力和資歷“擠上”中國對澳、巴的談判桌,以長期協議的價格去購買鐵礦石,因此可以零買零賣的印度鐵礦石在中國有了大的賣場。而中小鋼廠大量擴充的産能也令印礦價格水漲船高。

  像許多初級産品的“牛市”一樣,中國政府的聲音祗是微弱的,國際炒家更願意聽到“中國需求”增量的聲音。

  希望藉助鐵礦石談判獲利的外圍企業還有許多中國的商人們。早在4月末,國內市場的囤貨就已經達到了6000萬噸,去年同期,鐵礦石價格被叫漲71.5%的時候,國內市場的囤貨是5000萬噸。這些貨主們正在讓自己手中的鐵礦石標價有計劃地緩慢上漲,幷製造有價無市的局面。“因爲大家都等著中國接受漲價,再放量,從而橫賺一筆。”分析人士說。

  這些有進口鐵礦石資質幷參與囤礦的企業,既有大鋼廠也有貿易商。分析人士說,雖然在宏觀層面上,他們尊重國家的談判利益,但在企業層面上,他們更懂得多渠道獲利。在這些囤積的礦石重回市場時,其價格將會高出鐵礦石談判價格的50%以上,即便如此,中小企業還是趨之若鶩。

  這種情形可能導致的最終結果——三大鐵礦石巨頭看到中國市場如饑似渴地啃噬著高價礦,說明中國市場依舊具備價格潜力,很可能决定繼續上漲明年的鐵礦石價格。一位業內人士說。

  謀求“中國價格”新目標幕後

  遠水難解近渴。6月6日,中巴鐵礦石談判分歧被公開化6天後,中國商務部突然高調宣佈,中國企業已戰勝全球鐵礦石巨頭——巴西淡水河谷,取得了非洲國家加蓬的貝林加鐵礦項目。該項目鐵礦石儲量超過5億噸。

  由於貝林加鐵礦目前還處在勘探階段,鐵礦石開採要到2010年才能實現。有業內人士分析,商務部選擇此一關鍵時刻公佈這項遠期利好,表明中國已開始爲接受漲價尋找鋪墊。

  然而,一位消息人士說,寶鋼幷不打算就此屈服。鋼協最新提出了謀求“中國價格”的新目標,要求鐵礦石買家能給予中國一個單獨的“優惠”價格。鋼協圖謀的幷不是幾個百分點的價格漲跌,而是要突破壟斷暴利集團對“中國需求”的任意掠奪,尋求建立一個國際鐵礦石貿易的新秩序。

  寶鋼苦守“中國價格”

  “中國價格”還不是由中國主導的價格。上述消息人士稱,在鐵礦石生産74%壟斷在三大世界巨頭的大背景下,中國還是要做出一定的妥協,寶鋼苦苦爭取的“中國價格”,祗是要求鐵礦石生産商能充分認識到中國作爲第一需求大國的地位,幷在價格上有一定體現。

  據了解,與巴西淡水河谷的談判破裂後,寶鋼轉向與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談判,此時國際上大部分鋼鐵企業已經接受了淡水河谷鐵礦石上漲19%的提案。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方面轉而堅持,應該給中國一個低於19%的“中國價格”。

  該消息人士透露,如果“中國價格”能够最終談成,不管價格下降幅度如何,都將是對現有鐵礦石談判格局的重要突破。目前的國際鐵礦石談判由供需雙方進行三對三談判,一旦有一對公司達成協議價格,其他公司都會跟隨這一價格。

  上述消息人士認爲,在這種貌似公平的一刀切的價格系中,中國其實是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最先接受鐵礦石粉提價19%的德國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同時與淡水河谷方面達成了鐵礦石球團降價的協議,而蒂森克虜伯是鐵礦石球團的使用大戶,其整體利益受鐵礦石粉漲價19%的影響遠小於中國。而隨後接受漲價19%的日本公司,又同時擁有鐵礦生産商的大量股份,漲價對他們來說,可能祗是鈔票從左口袋出右口袋進的問題。

  “中國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在鐵礦石價格上理應區別對待,擁有自己的‘中國價格’。”該人士稱。

  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岳來群副主任告訴記者,除鐵礦石外,澳大利亞與中國還有油、氣、煤等多方面的合作,雙方共同利益頗多,因此雙方談判破裂的可能性不大。中國的鐵礦石談判從澳大利亞方面取得突破還是有可能的。“當然,中國的讓步會大一些,澳大利亞的讓步會小一些。”

  一邊是暴利,一邊是掙扎

  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馬中普說,如果中國方面接受19%的漲幅,每年將爲此多支付約100多億元人民幣的支出。之前,鋼材價格受鐵礦石漲價預期影響,已上調了價格。對鋼廠來說,鐵礦石漲價增加的成本已被基本消化。但這次成本都已向下游轉移,要由中國的下游企業來消化。

  馬中普認爲,根本的問題還不在一時的金錢損失上,而是不能任由國際賣家漫天要價,一再拿“中國需求”做文章。
  他認爲,當前鐵礦石談判的實質不僅僅是價格問題,更是關係到打破國際貿易中追求高額暴利的壟斷行爲,關係到中國鋼鐵企業與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能否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係的原則和機制問題。

  2005年中國消費成品鐵礦石約5億噸,其中進口2.75億噸,2005年進口量佔世界海運貿易量的43%。世界海運貿易量的增量幾乎全部被中國吸收。中國作爲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和消費國,促進了世界鐵礦石貿易的繁榮發展。

  2002年國際鐵礦石離岸價格約17美元/噸,經過幾年的價格上漲和2005年度鐵礦石談判價格上漲71.5%後,達到了38美元/噸。

  而根據公開資料,國外主要礦業公司鐵礦石平均離岸成本祗有8.5美元/噸,其中,澳大利亞、巴西鐵礦石平均離岸成本僅爲6美元~8美元/噸。據力拓公司自己的報告,僅2005年其利潤增長就達204%,其中60%來自于中國。

  中國需求,使鐵礦業成爲不折不扣的暴利産業。然而,在國際賣家歡聲笑語的背後,却是中國鋼鐵企業在成本綫上的苦苦掙扎。

  “中國需求”邁向“中國勢力”

  談判需要“硬氣”和技巧,但更需要實力。爲把“中國需求”轉化成能影響價格走勢的“中國勢力”,中國鋼鐵業也開始了一系列的內幷與外購。

  中國鋼鐵企業過於分散,是我們在談判中不能有效掌控話語權的重要因素。對此,中國鋼鐵企業已深有體會,在此前舉行的一次鋼鐵大會上,寶鋼總經理徐樂江稱,提高産業集中度,實行幷購重組才能根本解决鐵礦石價格問題。

  鋼鐵專家馬中普則表示,中國要突破鐵礦石價格,根本出路在於尋找自己的礦山。

  據悉,在澳大利亞24個主要鐵礦中,8家有日本公司作爲重要股東,其餘16家鐵礦也都有日資參股。在鐵礦石的其他主要産地巴西、加拿大、智利乃至印度,日本、歐洲鋼鐵企業同樣直接或間接擁有大量當地鐵礦石企業的權益。所以,日本、歐洲等鋼企幾乎不受鐵礦石漲價的影響,甚至成爲鐵礦石漲價的受益者。

  岳來群則認爲,日本、美國等都是在20年前開始對海外的鐵礦石資源進行幷購的,如今國際形勢變化,中國的海外幷購之途將异常艱苦。

  馬中普對此則較爲樂觀,他認爲,曾經成爲國際賣家漲價由頭的“中國需求”,終將成爲中國手中的重要談判法碼,“這次我們在加蓬能够戰勝巴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能承諾購買它所有産出的鐵礦石,巴西當然不會有這個底氣。”

  “最好的狀態是,未來中國的鐵礦石需求1/3來自國內,1/3來自海外有礦山,1/3從其他生産商手中購買。我們現在作爲第一需求大國却沒有話語權,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需求太過剛性,經常是不能不買,甚至是不能少買。在這樣的情况下,無論你買得再多,別人也不會在價格上讓步。如果實現來源多元化後,我們就有了進退的空間,‘中國需求’也就可以轉而成爲‘中國勢力’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