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以黎衝突須在外交框架解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5 10:26:48  


  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回教大會組織18個國家的首長和部長,在吉隆玻召開以黎戰事緊急之後,發表了15點的《布城宣言》,其中除了強烈譴責以色列攻擊黎巴嫩之外,也要求聯合國不要再拖延履行維持和平的責任。

  《布城宣言》不但是回教大會組織的立場,基本上它也表達了國際社會對以黎戰事的共同看法。

  社論說,以色列無限擴大戰爭力度,傷害黎巴嫩人民生命,破壞其經濟和社會秩序,已經徹底違反國際和平精神,也將國際正義踩在腳底。全球人民除了憤怒,只能期望聯合國和列強介入,阻止這次人間慘劇。

  但是,戰爭進入了第4個星期,美國依然不動如山,聯合國則還拿不准主意。聯合國雖然就衝突達致了6點內容的決議,呼籲以色列和真主黨雙方立即停火,並提出達成部署國際部隊的條件,但是法國和美國就何時派遣多國部隊進入黎巴嫩,意見分歧。

  法國認為應該在各方達成政治協議後再派遣多國部隊,而美國則希望盡快派遣多國部隊進駐;此外,關於如何組成多國部隊,以及由誰領導,依然是個問號。

  社論指出,由此看來,要等到聯合國作出決議,落實決議,直到派出多國部隊,依然是一段漫長的路程。

  但是,黎巴嫩人民已經無法再等下去了。自從7月12日以色列展開軍事行動以來,戰火節節升高,以色列的目的黎巴嫩真主黨,但是猛烈的炮火,傷害殘殺的卻是平民百姓和各種設施。

  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指出,衝突至今已經有900人喪生,3000人受傷,100萬或四份之一人口流離失所。

  社論說,黎巴嫩人民今天的遭遇,並不是第一遭。1978年3月,以色列以巴解組織進行恐怖攻擊為由,揮軍進入黎巴嫩,控制了以黎邊境12裡寬的地帶,也造成2000多名黎巴嫩人民死亡。1982年6月,以色列宣稱駐英大使被巴解組織刺殺,再度入侵黎國,並佔領黎南整整18年。

  而今,以色列又以真主黨挾持兩名士兵為由,對黎巴嫩展開大規模的攻擊。以色列的意圖自然並不是拯救兩名士兵那麼單純,而是有更長遠的目的。

  它除了要摧毀黎巴嫩的反以力量,也是執行美國“建立新中東”計劃的其中一項步驟。通過掃蕩真主黨,間接削弱伊朗和敘利亞在中東的影響力,並打破中東數十年來的地緣政治僵局,促成阿拉伯國家接納以色列存在的事實,並且讓中東各國採取親美路線。

  社論認為,真主黨的作為,固然也有值得非議之處。然而,以色列這種強硬冷酷的軍事行動,卻令到黎巴嫩人民轉而同情和支持真主黨;真主黨固然會損失一些人員、設施和武器,但是它不僅不會被消滅,反而未來會有更大的感召,進而繼續坐大。

  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的偏激冒進主義,不但未能維護以色列的安全,反而為它製造更多和更大的敵人。

  以色列無法對真主黨造成決定性的打擊,平民傷亡的慘狀卻透過媒體傳播全球;事到如今,以色列的策略可說已經落空,它惟一的選擇就是休戰。而美國如果要維持它在中東的影響力,避免觸怒全球回教徒,則必須力促以色列停火。

  社論總結,以黎目前的衝突,乃至未來黎巴嫩的和平,必須回到外交和政治框架來處理。目前最迫切的就是停火,讓多國部隊進駐,然後逐步解除派系,包括真主黨的武器;最終把主權交回給黎巴嫩政府,將和平帶回給黎巴嫩人民。 


    相關專題: 黎以開戰 中東危機升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