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回歸理性 下游企業受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8 16:52:27  


  中評社廣州9月8日電/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6日,紐約市場原油期貨價格收于67.5美元/桶,8月7日至本月6日累計跌幅高達12.31%。布倫特原油價格同期跌幅也達到14.52%。 

  業內人士認為,國際油價正從此前的暴漲向基本面決定的合理水平回歸。下游行業將從油價下跌中受益。 

  原油期貨市場歷來是投機者的“樂園”。銀河證券研究員李國洪認為,無論是本次價格下跌還是此前的大幅上漲,地緣政治特別是伊朗核問題成了投機者興風作浪的最好題材。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否則可能面臨制裁。伊朗是歐佩克中僅次於沙特的原油出口大國,炒家的如意算盤是:一旦伊朗被經濟制裁,出口減少,國際油價豈能不大漲?於是借機而動,油價因此大幅上漲。 

  然而,8月31日“大限”過後制裁並未發生。雖然美國仍高舉制裁大旗,但應者寥寥,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呼聲高漲。國際炒家眼見制裁“大片”短期難以上演,於是見好就收,獲利了結,價格“嘩啦”一聲大幅下跌。 

  據中國證券報分析,國際炒家“炒”出來的價格就像天上的風箏一樣,無論飛多高,最終都會受那根線的牽制。基本面就是那根線。題材用盡,油價就會快速回歸到基本面決定的水平上來。 

  從基本面看,目前對原油價格是有壓力的。供應方面,且不說歐佩克成員國和其它產油國都在開足馬力生產,市場供應充足且仍在增長,而各國的石油勘探工作也在加緊進行,成果不斷。日前有消息稱,墨西哥灣發現了特大油田,美國原油儲量可能因此增加50%以上。雖然短期內這個油田還不能形成現實的市場供應,但這一消息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人們對石油短缺的憂慮,對國際炒家是個掣肘。 

  從需求來看,雖然新興國家經濟增長依然強勁,對石油需求在增長,但世界原油市場上的需求仍主要由消費大國所決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張學武認為,原油消費“大戶”美國、西歐等國經濟增速出現放緩跡象。 

  比如,二季度美國GDP增長率從一季度的5.6%下降至2.9%,石油消費因此將有所下降。而北半球夏季結束,用油高峰過去也使得原油需求下降。還有,往年的“麻煩製造者”颶風,今年也“乖”了好多。這些都對前期高漲的油價形成壓力。在此情況下,價格向理性水平回歸就成為必然了。

  儘管如此,聯合證券的肖暉認為,地緣政治問題猶如懸在油價上方的利劍,時刻會左右原油價格的走勢。 

  特別是伊朗核問題,短時間內難以順利解決,國際炒家仍會聞風而動,油價隨時都可能發生大幅波動。因此,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原油價格可能在暴漲與回歸之間擺動。 

  當然,長期看多者仍然堅信,相對於需求,原油的儲量和供給都是不足的,因此長期價格將呈上升趨勢。這在理論上或許是說得通的,因為地球上的礦產資源量是有限的。如果沒有發現新的替代品,供不應求是必然的,其價格上升也就不難理解了。 

  油價下跌對下游行業的影響是明顯的,且大多是受益者。 

  李國洪認為,首先是煉油業。油價下跌會直接降低生產成本,如果成品油價格不變,企業盈利會增加。當然我國由於成品油價格還未完全放開,其盈利狀況還受相關政策影響;其次是航空運輸業會直接受益。由於航油占其成本的40%,油價變動對其盈利影響重大,原油價格下降可能使其高企的成本下降;第三是其它化工子行業,如化纖、塑料、橡膠、油漆等,成本也可能下降,盈利能力會上升。 

  另外,成品油使用者可以因此支付較低的價格,購車者信心增加,汽車製造業也會受益。 

  對於油品銷售來說,由於這類企業一般都有較大的存貨,油價下跌則意味著直接的損失。但由於我國油品銷售基本掌握在兩大石油集團手中,其盈利狀況更多地受集團整體盈利的影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