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本招商依舊 中西部粗放式怪圈難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2 16:22:44  


  中西部一些地區正在掀起新一輪工業“躍進”行動,但這一行動正在變成過去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引資模式的翻版。記者最近在多個省市採訪發現,沿海發達地區先行探索的靠優惠政策和資源投入引資的招商模式,因引發財稅損失、土地濫用、環境污染等問題,被證明不可持續,開始被東南沿海部分發達地區放棄。但這一招商模式卻在中西部地區愈演愈烈,一些地方甚至開出“高額獎勵”助推招商。 

  “翻版現象表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發展共識尚未在中西部地區成型,將導致中西部地區重陷粗放式工業化怪圈。”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王欽博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超級優惠”重演“高成本引資” 

  今年2月,江西會昌縣出臺的一份“實施意見”稱:從2006年起,連續三年作為“主攻工業年”。2006年力求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兩億元,比上年增長44.11%。 

  這份“實施意見”,被視為會昌縣工業化“躍進”的重要宣示。基於這種目標,會昌縣要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新開辦的工業企業,在稅收減免、租地征地、用工等方面允許一廠一策,給予特殊優惠政策。 

  記者在多個省市採訪發現,在推進工業化的旗幟下,依靠“超級優惠”招商引資成為許多地方普遍選擇的路徑。為爭引項目,幾乎每個外出招商幹部的手中,都拿著當地政府優惠政策的紅頭文件,大搞“讓利競爭”大賽,不斷推高各種顯性招商成本。  

  土地優惠是最大的優惠。安徽淮南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優惠政策規定,投資1000萬元至5000萬元人民幣,土地價格為每畝地6.5萬元;投資5000萬元至1億元人民幣,每畝6.0萬元。阜陽市潁州區則規定,固定資產投資在1000萬元至5000萬元的,土地收益金為1萬元/畝;固定資產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土地收益金為0.5萬元/畝。低價讓地,一些地方甚至連“三通一平”的土地整治成本都無法收回,政府從土地出讓中獲得的收益甚微。 

  稅收優惠也是主要手段之一。各地名義上實行“五免五減半”,私下均以獎勵的方式變相將部分地稅返還給企業,以此招徠投資。淮南市謝家集區規定,投資1000萬元以上新建的生產型企業,從獲利年度起,按其上繳的企業所得稅區級實得部分,由區財政前五年等額、後五年50%獎勵扶持企業,用於企業生產發展資金。阜陽市潁州區規定,經營期10年以上的工業企業,從獲利年度起,固定資產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前兩年企業所得稅地方所得部分全額獎勵給企業,第三年至第五年按50%獎勵。 

  寧夏銀川市下轄三個區,每個區都建有一個工業園區,由於區位相同,引資競爭非常激烈。金鳳區一位領導坦承,除了提高服務水平外,更多的只能從稅收、土地等方面提供更優惠的政策來吸引客商。 

  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高級分析師賀軍分析說,各地優惠政策大賽的背後,是在土地、資金、資源等方面付出越來越多的“隱性代價”,如財稅損失、土地濫用、環境污染等。從實際情況看,至少在引資問題上,基本上沒有體現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可持續發展等政策的要求。 

  一些地方政府還採取“掛牌保護”的政策,為企業掛免檢保護牌。最近,河南社旗縣對13家企業頒發了“重點企業保護牌”。據瞭解,江西永修縣去年也明文規定,由縣政府對外來投資企業頒發“重點企業保護牌”,縣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向企業主發放“綠卡”給予重點保護,未經縣政府批准,禁止任何部門進入企業檢查收費。有關專家分析,“掛牌保護”的做法與市場運行法則格格不入,不僅無助於提升一個地方的改革開放形象,而且客觀上對其他企業形成了不公平競爭。 

  ●“提成式獎勵”強化政府介入微觀經濟活動 

  記者採訪發現,為鼓勵幹部招商,中西部一些地方甚至開出許多“提成式獎勵”藥方。“提成式獎勵”不僅加重各地招商成本,而且助推招商引資活動愈演愈烈。 

  淮南市謝家集區招商引資獎勵政策中規定:引進我國大陸境內資金30萬元至100萬元,按引資額的0.5%予以獎勵;100萬元以上的按1%予以獎勵(不含信貸資金)。本獎勵適用于本區和區外社會各界人士(包括黨政機關幹部)。這意味著,如果能夠招來一個100萬元的項目,個人能夠拿到五萬元的獎勵。 

  據寧夏平羅縣政府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在年終慶功大會上,平羅縣對招商引資的有功之臣頒發金杯、銀盃,並敲鑼打鼓、披彩戴紅送至家中或單位,以形成“人人都在招商引資”的你追我趕氛圍。 

  一些地方還以招了幾個商、引了多少資為幹部升職依據。安徽阜陽市規定,對工作實績突出的駐外招商引資小分隊成員,由市委組織部提出重點培養和提拔使用意見;對成績特別突出又符合提拔任用條件的有功人員,優先提拔重用。 

  記者採訪還發現,各地駐外招商引資小分隊的工作經費都列入財政預算。阜陽市就規定,每個小分隊駐點經費第一年三萬元,從第二年開始為兩萬元,由市財政撥入派出部門,由派出部門管理,不足部分由部門補貼。 

  王欽分析說,“提成式獎勵”表明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強勢介入微觀經濟活動。為完成招商引資指標,駐外招商幹部三天兩頭請客商吃飯,招商不成公家承擔相應費用,招商成功個人拿獎金,公款成了幹部謀私利和創造政績的資本。 

  ●“五重五輕”重蹈粗放式工業化 

  江蘇連雲港德邦化工集團有限公司2003年曾被連雲港市環境監察支隊等單位確定為環境污染賠償單位。後被安徽淮南市作為“招商引資”項目引進,主要生產純鹼。引資企業與淮南市大通區洛河鎮朝陽村僅一牆之隔,據當地村民反映,近幾年,這家企業依然存在超標排汙問題,堿廠排放物污染了水田,一些使用污水澆灌的土壤,也發生變異。淮南市一位幹部告訴記者,現在就是花上幾千萬,也恢復不了原來的生態環境。 

  資金與項目來了,環境污染也來了,這是中西部許多地方招商引資的生動寫照。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調查,近幾年,江蘇、浙江、廣東等東部省份的高污染企業到安徽、四川、貴州等西部地區落戶,造成當地環境污染。“重招項目和資金,輕環境影響評價,是中西部地區工業化陷入的一大誤區。”王欽說。 

  ●專家分析提醒,中西部地區工業化還存在另外四大誤區: 

  重招單一項目,輕招產業鏈項目。中西部地區招商還處於“見一招一”起步階段,產業鏈、產業化招商很少。由於不少稅收減免政策都有一定時限,引進的單一項目,容易成為“移動公司”、“遊動企業”,可能使中西部地區既沒有得到稅收,又難以解決就業問題,留下的只是一時難以再利用的廠房和一時難以再治理的環境。 

  重招項目和資金,輕引人才和技術。直接結果將是中西部一流的資源,耗費在二流甚至是三流的人才和技術上,不僅無法使投資者獲取預期高額回報,難以實現“引得進、留得住、富得起”目標,而且造成工業原料、土地資源、勞務等生產要素的極大浪費。如果不提高技術水平,中西部的工業化規模越大,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難以提高。 

  重建生產基地,輕建研發中心。僅有生產基地而沒有研發中心,極容易出現兩個後果:一是大批企業進來了,但由於研究開發中心未進來,難以讓產業鏈在中西部“落地生根”,進入一個“空殼經濟”怪圈;二是造成“企業雖增多了,但強勢企業少;產業雖聚集了,但優勢產業少”等問題。優勢產業無法做大做強,意味著在以後或下一次結構調整中將遭受更大的損失。 

  重招項目和資金,輕培育本地民營企業。靠招商引資發展外向型經濟來推進工業化,可能使中西部地區付出三大代價:一是本地工業日漸衰微,一些曾經輝煌的品牌可能會消亡;二是技術外來、資本外來,經濟對外依賴性非常強,發展前景具有不確定性;三是雖然人均GDP在增長,但當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並不能達到相應的水準。(來源:經濟參考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