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時評:印度為何能超過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9 15:35:04  


  普通中國人對印度的印象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印度的電影,一個是印度的拋餅。 

  拋餅是不是真的產自印度,不得而知,但吃過正宗印度菜的中國人恐怕不多。印度菜味重,以酸、辣、鹹為主。不過,對於吃過和沒有吃過印度菜的中國人來說,一則新聞同樣給人酸溜溜的感覺。 

  總部在日內瓦的世界經濟論壇26日公佈了《2006-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瑞士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芬蘭和瑞典分列二三位,而美國的排名則由去年的第一位降至第六位。 

  報告認為美國排名下降的原因在於,美國的總體競爭力受到宏觀經濟嚴重失衡的威脅,而且財政赤字的屢次出現導致公共負債水平上升。 

  美國排名從第一降到第六,讓出老大位置自然是新聞,然而對於中國人來說,更多人感興趣的還是中國的地位。 

  結果讓人失望。 

  或許讓人失望的不是中國競爭力的下降,而是印度領先了中國,並且領先中國11位。報告說印度排在第43位,中國排在第54位,而按照世界經濟論壇去年使用的舊指數,中國是第49位,印度是第50位。 

  作為亞洲兩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作為世界上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作為兩個有著一段情感複雜交流史的國家,中國和印度,既是一對謹慎交往的朋友,更是一對暗中較勁的對手。 

  中國人也許普遍能夠接受新加坡和日本的競爭力在亞洲領先的事實,但對於印度領先中國,更多的人會讓失望多於困惑。 

  印度競爭力憑什麼領先中國? 

  世界經濟論壇的創始人施瓦布沒有說明,但他手裏玩弄的指數設計,則可以影響每個國家的排名。 

  世界經濟論壇是根據各國和地區以及國際組織公佈的硬數據和對企業高級主管進行的意見調查結果來對全球經濟體競爭力進行排名的。由於硬數據在競爭力評估中所占的比重不到三分之一,所以近年來也有不少人士懷疑其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硬數據的確能夠說明硬道理,但軟數據同樣具有指標意義。如果說世界經濟論壇競爭力排名的技術核心來自意見調查,而受調查的對象又是企業高級主管,那麼調查的結果則顯示了跨國公司對一個國家競爭能力的評價,其潛在的含義則是跨國公司對一個國家市場潛力和投資環境的判斷。從這個意義來看,跨國公司可能更看好印度。 

  為什麼會這樣? 

  先讓我說說另外一件事。 

  上個週六,中華工商時報與香港大公報聯合在澳門舉辦了第四屆中國民營經濟發展論壇。在論壇的互動階段,我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先生就民企融資和風險投資基金問題進行了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劉世錦提出一個問題,即北京的中關村為什麼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為何沒有成為中國的“矽谷”。他認為,也許“矽谷”是不可複製的。 

  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就他提出的問題繼續討論。 

  現在,我想接住他的話茬,回答他的問題,這也是我對印度領先中國不感到驚訝的理由。 

  中國為什麼無法複製“矽谷”,印度競爭力為何領先中國? 

  原因可能很多,但有一個問題是關鍵。 

  是什麼?就是知識產權保護,就是專利制度。 

  同樣都是人口眾多的國家,中國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品服裝產業,而印度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則是智力密集型的軟件產業。同樣投入的是勞動,一個是體力勞動,一個是腦力勞動,但這兩個勞動創造的附加價值不同。為什麼軟件產業在中國發展緩慢?為什麼中關村靠買賣硬件過活?這就是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夠所致。由於對專利制度的認識不深入,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夠有力,使得創新的人們失去了熱情,也讓聰明的中國人的才智受到了抑制,而中國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不得不靠賣苦力來參與世界競爭。 

  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胡錦濤主席曾在一個場合談到,要把中國的人口負擔變為人力資源。事實求是地講,胡主席的這句話曾經讓我很激動,這無疑是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考慮。但如果要讓胡主席的戰略能夠變為現實,則需要制度方面的保證,其中最為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知識產權保護。只有讓創新的人能夠享受到創新的快樂和成果,人們才會爭先恐後去接受教育,去尋找創業機會。遺憾的是,眾多的政府官員和企業為了獲取短期利益,有意無意忽視了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企業,翻牌、盜版生產盛行;政府,地方、部門保護嚴重。 

  不可否認,中國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這個國家對於知識產權的認識遠遠沒有達到戰略的高度。 

  有人說,資本主義發展得益於兩大制度,一個是股份公司,一個是專利制度。這話不無道理。 

  印度正是憑著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作為,提升了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 

  沒有一個中國人會認為自己比印度人笨,但沒有人知道印度的未來會怎樣。 

  當我們在飯館品著印度拋餅的時候,我們還應該知道,印度的拋餅是可以用軟件來設計的。如果我們認識不到這一點,也許以後的世界分工是,印度人用軟件給拋餅配方,中國人在那裏和麵、支餅鐺。(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