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美國人口預計達到三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9 07:12:46  


  中評社溫哥華8月28日電/ 美國全國的人口預計將在今年10月達到3億,成為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印度的第3人口大國。不過,分析人士指出,與中國和印度不同的是,美國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外來移民,而且外來移民的增加將改變美國的面貌。 

  據《美國之音》報道,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報告,美國人口過去6年中,在自然增長和外來移民的雙重推動下增加了2000萬人,其中60%是美國土生土長的,其餘的40%來自移民。 

  *美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 

  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人口統計學家弗萊說,目前的人口增長可以說是美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他說:“不僅是因為人多使我們躋身世界人口大國之列,而且因為導致我們擁有3億人口的因素,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他們來自拉美或者亞洲。如果沒有這些移民從世界各地來到美國,我們就不可能這麼快達到人口大國的目標。”美國人口中約三分之二是白人,低於本世紀初70%的比例。弗萊等許多專家說,非拉美裔白人在美國人口中的比例還會繼續降低,因為越來越多的移民來美,以及二戰後嬰兒潮一代人逐漸老化。 

  *人口結構將發生巨大變化* 

  非拉美裔白人的平均生育率是每名婦女平均約兩個孩子,而相比之下,美國拉美裔白人婦女卻幾乎平均生育3個孩子。設在華盛頓的美國人口諮詢局的人口統計學家馬瑟說,這些趨向將導致人口結構的重大變化。他說:“據我所知,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像我們那樣經歷這麼重大的人口族裔成份變化。所以,很多人口學家認為到2050年人種和族裔的類別將不再那麼具有意義,因為我們將成為如此融合一體的社會 ,所以這些類別甚至會不再出現在人口統計表上。” 

  *分析:應對移民進行合理限制* 

  許多分析人士對於目前的人口發展趨向抱有疑慮。他們質疑美國經濟體系是否能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他們爭辯說,若不對移民加以限制,將會造成城市過度擴張和自然資源緊缺。還有人說,進入美國的移民有太多人尚未融入主流社會。約翰遜在華盛頓的國際教育團體人口學會工作。他說,移民如果控制在可行範圍內能強化美國。他說:“美國有史以來一直在進化,而移民一向是件好事,因為有吸收同化作用。我們的一代又一代人匯聚到這裡,對自己重新定義,這正是我們國家的力量所在。但是,如果你不融入美國文化、反而保持文化隔閡,如果來美國的移民首先認定原籍國家為盟友,並首先認同原籍國家的話,那麼移民的意義就貶值了。究竟移民在未來有何等程度的益處,或者會起什麼樣的隔離作用,現在還不得而知。”美國人口統計局最近發表的報告顯示,少數族裔目前佔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在10年後將佔美國人口的40%。非拉美裔白種人目前在夏威夷、新墨西哥、德州、加州和華盛頓市區是少數族裔。 

  *眾多移民無法融入主流社會* 

  總部設在維吉尼亞州的人口研究學會的人口統計學家達戈斯蒂諾說,人們對美國人口結構和文化組合產生憂慮是合乎情理的。他說:“許多人覺得移民來美的速度過快,或者他們的同化速度不夠快。許多美國人親身經歷城市裏大片區域的居民不會講英文。如果我們作為美國人不能以共同的語言英語一起進行交流的話,那麼從長遠來看,就難以想像我們怎麼會有諧調一致的社會。那是個重要問題,因為它久而久之可能會使美國成為巴爾幹半島式種族隔離的地方。” 

  達戈斯蒂諾說,根據目前趨勢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之一。他說:“如果到 2050年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人第一語言為西班牙語,如果屆時有人還沒認同美國的法治、民主等理念,美國就確實會面臨某些巨大問題。另一方面要是我們嚴格限制移民、但出生率不上升的話,那麼我們將面臨更為嚴重的問題,因為人口老化,而缺乏工作人員。“因此我們必須判斷什麼是正確的平衡點。一個重要的積極步驟是消除多元文化,也就是防止族裔社區堅持與美國主流文化和經濟隔離。然後再把重點放在移民的同化上。” 

  *預防移民成為二等公民* 

  但是許多分析人士說,這種憂慮沒有理論依據。他們爭辯說,美國過去曾經同化吸收移民,如今也能再次這樣做。布魯金斯學會的人口統計學家弗萊說,成功的要素是通過認真規劃來保證移民得到所需的服務,並預防他們成為永久性的二等公民。他說:“我們務必關注的是可能發生的社會不平等。我們希望確保,如果我們讓人們進入美國,他們必須有得到工作並享有美好生活方式的公平機會。這對於我們說來是一大難題。” 

  今天美國接納兩種移民。第一種是受過良好教育並基本上最終會從事高科技工作的人;另一種是教育程度有限,大半會從事低工資的體力勞動或者服務性行業的人。人口統計預測,到2050年美國人口將達到4億。大多數分析人士一致認為,如果目前的人口發展趨勢繼續下去的話,那麼屆時美國將變成一個在族裔結構方面與目前不同的國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