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17歲少年寫書講3年留美經歷:這裡拼腦子
http://www.CRNTT.com   2018-07-24 12:11:22


朱一泓(左三)一家和美國寄宿家庭合影。錢江晚報
  據錢江晚報7月24日報道,“從來沒想過會有一天,只身一人飛往美國,從生活了十四年的北京東八區(時區),飛到地球背面的美國東部——西五區,整整十二小時的時差。周圍去過美國的親友說,十二個小時時差有點難倒,但其實更難倒的是我心里的時差:我在美國可以很好地適應學校嗎?可以很好地融入美國的家庭嗎?” 

  17歲杭州少年朱一泓在他的新書《我在西五區》中這樣寫道。

  3年前,還只有14歲的他帶著滿腦子疑問前往美國讀高中。3年後,在杭州家里接受錢報記者採訪時的小朱,已經成熟不少。《我在西五區》這本書,一共15萬字,算是他留學三年的一個總結,“展示了我親歷的美國高中生活。” 

  “最難熬的,是一個人面對一切,感覺太孤單了。”少年說。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讓孩子去國外讀高中、初中甚至小學。如何幫他們盡快適應異國他鄉的學習和生活?在《我在西五區》這本書,或許能夠找到部分答案。

  為什麼選擇到美國上高中 

  竟然是因為母親的焦慮 

  朱一泓說,剛上初一時,他就明顯地感受到,對於他的學業,媽媽越來越焦慮了。“在焦慮和壓力中,母親人格構成中的社會屬性越來越強,而血緣屬性無奈地漸行漸遠。”他在文章中寫道。

  朱一泓的媽媽也坦承,“那時候,和兒子很近,近到觸手就可以摸到他柔軟的頭髮,但又覺得離兒子很遠,遠到怎麼也找不到他輕鬆笑顔的正確打開方式。” 

  朱一泓在14歲的時候,一次偶然機會,認識了一位留學機構的老師,對方向他描述了在美國上高中的情景。“當時覺得美國教育跟中國教育蠻不同的,所以在仔細思考過之後,便跟父母商量,想要去美國留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