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戰一年內,三次訪問上海,與上海結下不解之緣。 |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4月26日,是原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首度「登陸」、展開「和平之旅」一周年的日子﹔而就在此前一天,已轉任國民黨榮譽主席的連戰剛剛結束第三次大陸訪問行程,從上海返回台灣。
據新華社報道,這一年來,連戰三度訪問大陸,足跡遍及東北、華北、華東、西南、中南地區,有趣的是,上海是他唯一一座「每訪必到」的城市。弱冠之年的連戰曾在上海度過七八個月的短暫時光,隨即渡海赴台﹔當他在古稀之年與這座城市「重逢」時,他不僅在這里尋找記憶的碎片,更希望能為中華民族復興藍圖增添極富個性的一筆。
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連戰三次來上海的訪問地點,依次從黃浦江畔進至長江入海口再到東海之濱,這恰巧與「以港興市」的上海由河至江再到海的城市發展軌跡相契合。
去年5月1日至3日,首次訪問上海的連戰選擇上海博物館和上海城市規劃展覽館作為參觀地點。「南京路在哪兒?四川北路在哪兒?國際飯店、上海大廈又在哪兒?」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看著以1:500比例縮小的上海城市模型,連戰頻頻發問。
陪同的講解員在模型上一一指出上述地名的位置,這些在連戰腦海中宛如上海地標式的地方,如今已被湮沒在一群群現代化大廈之中。上世紀30年代被稱為「遠東第一高樓」的國際飯店,如今卻只能仰視周圍林立的高樓。講解員特意告訴連戰,江灣這個當年他在上海居住的地方,已被列入上海市政府設立的12片「歷史風貌保護區」名單,那里的建築將根據「保護性開發」原則加以利用。
位於長江口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是連戰第二次訪問上海時的參觀地,這里館藏著中國軍隊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和1937年「八﹒一三事變」抗擊日軍侵略的珍貴史料和歷史遺物。
許多人至今還對連戰在抗戰勝利60周年的日子里參觀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的情景記憶猶新。在紀念館內,連戰慷慨陳詞:因為抗戰的勝利,台灣回歸了中華民族,這是歷史的事實,沒有人可以加以改變。我們要以史為鑒,往事不忘,共同為民族的興盛富強繁榮發展而努力。
今年4月23日,對洋山港慕名已久的連戰終於登上這座依托海島填海而成的現代化港口。記者在跟隨訪問的過程中,發現這位70歲的老人問得非常詳細,站在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東海大橋上,他特意問到乍浦港的位置。在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中,有將上海一帶的乍浦港建成中國的「東方大港」的藍圖。在參觀完洋山港之後,連戰拉著洋山港碼頭建設總指揮歸墨的手說:「沒想到中山先生90年前寫的這個試驗計劃,今天由各位化為現實。對此我非常欽佩!」連戰把洋山港比作「水上長城」,認為洋山港未來必將成為國際航運中心,成為全球貨物的中轉中心。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是老相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以這樣的開場白,歡迎一年之內三次訪問上海的連戰。連戰則笑答:「第三次來上海,不但有一點熟悉的感覺,同時也有重逢的喜悅。這次到北京參加兩岸經貿論壇,假如不到上海來,好像沒有完成經貿問題。」
連戰和上海的不解之緣,也是台胞與上海、與大陸關系越來越緊密的一個縮影。上海在兩岸交流和經濟合作中歷來具有重要地位,上海是台商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目前已有台資企業近6000家,累計投資146億美元﹔同時,也是台胞往來的熱點地區,有5000多名台灣學生在上海留學﹔上海更是兩岸交流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去年從上海出入境的台胞有140多萬人次,尤其是許多台胞長期在上海工作、生活,已經融入上海,成為「新上海人」。
在首次訪問上海行程結束時,連戰曾被問到何時重訪上海,他回答說:「我們希望楊柳青時不但能憶故人,還希望大家再來在一起。」今年4月25日,在他登機返回台灣之前,再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他爽快地答道:「希望很快就能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