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蘇貞昌將自己前途綁在陳水扁龍椅腳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0 11:47:59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台股自六月五日之後,連續數日跌多漲少,一周總計下跌五一五點。相較於韓國、新加坡、香港三地,台灣股市的連番下挫幅度最大(跌七.四%,南韓跌五.六%,新加坡跌三.五%,香港跌一.九%),當然是與本地政局的不穩定有關。 

  最近幾個月以陳水扁一家為核心的弊案頻傳,引起極大的民怨民憤。國民黨在民間巨大的壓力下提出“罷免、倒閣、群眾運動”三部曲的抗爭,而執政黨則在陳水扁“權力下放”的操作之下,紛紛表態鞏固領導中心,直指國民黨奪權、鬥爭,不但沒有退讓的跡象,更把問題上綱到“本土政權”的保衛戰。此外,陳水扁在八日下午又批評在野黨以弊案倒扁是在“株連九族”,以此向AIT理事主席薄瑞光訴苦。看來,朝野雙方似乎都已劍拔弩張,完全沒有善了的空間。 
 
  社論說,由於罷免案的提出、成案、審查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在這長達數月的時間裡,政府例行性的事務也許還能勉強運轉,但真正建設性的政策或任命恐怕很難推動,整個政府運作將幾近停滯。蘇貞昌將自己的前途緊繫在陳水扁的龍椅腳上,他念茲在茲的就是護主勤王,哪有心情去思考大開大闔的規劃?為了避免節外生枝的爭議,風雨飄搖中的“閣揆”又怎麼有膽量去推動有風險的政策?不但行政院的政策停擺,連純粹是“研討”性質的經續會籌備也不定期的延後,更凸顯行政體系的不安與焦躁。 

  在弊案纏身的陰影下,陳水扁的個人誠信與操守近來受到廣大民眾的質疑。推動罷免期間,在野黨一定會動員各地群眾發起倒扁運動;在“千村萬戶”的地方運動過程中,陳水扁一家的貪腐事蹟必然會廣為散布,陳水扁的民間聲望相當期間內大概不易再回升。雖然陳水扁的權力來自於憲法與法律,但在實際運作上,許多權力的執行都還是需要相當的“道德正當性”。因此即使是依法賦予的陳水扁統職權,陳水扁都很難實際行使。以檢察總長的提名審議為例,既然新任命的檢察總長要指揮偵辦陳水扁一家的諸多貪瀆弊案,在野黨怎麼還可能任由一位正當性已受質疑的“總統”去提名檢察總長?而一旦提了名,立法院又怎麼可能審查通過?再看監察委員的的薦審;監委職司風憲,將來可能要對具有公務員身分的駙馬爺與兩位“總統府”副秘書長展開糾彈,現在國親兩黨又怎麼會任令副秘書長的聘雇主去提名監察委員?而即使提名,立法院通過的機率也十分渺茫。 

  社論說,在未來幾個月的鬥爭過程中,國親兩黨既然在廣大民憤的支持下發動罷免,當然就不可能輕易收手;而民進黨為了鞏固執政,也不會輕言撤退。“總統府”與行政院諸事停擺、朝野政黨彼此耗磨、總體經濟處於低度運作的狀態,恐怕是台灣人民必須要有的心理準備。雖然這種朝野互耗的鬥爭對整體經濟沒有好處,但學理告訴我們,朝野互鬥就像勞資抗爭中的“罷工”一樣,雙方非得經過這個耗磨對方的過程,才能逼使對方掀出底牌;而唯有如此,才能夠結束彼此互耗的過程。 

  依目前的情勢來看,唯一能夠讓這場鬥爭提前結束的因素只有三類:其一是出人意料的外在壓力(例如美國介入),其二是出人意料的迅速司法判決,其三是出人意料的資訊揭露。我們當然不希望外力干預台灣內政,而大多數民眾恐怕也不期待檢調司法的突然甦醒。因此,台灣人民唯一能期望的,也許就是像水門案一般,由深喉嚨提供無法辯駁的證據,再由媒體輿論施予排山倒海的壓力,如此或許所有的政治僵局都能獲致紓解。 

  社論說,我們要提醒的是,面對一位意志堅強但民意聲望日趨探底的“總統”、一群不辨是非同時也想瞎攪和的政客、這麼多知悉內幕卻隱匿資訊的周邊人士,台灣要走向真正的民主,恐怕必須要付出一些代價。朝野耗得越久、民間經濟的傷害就越大;政治人物原本引以自豪的耐性與毅力,此時恐怕將成折損全民經濟的負面特質,這種情勢發展確實令人感慨。台灣人民只能禱告:他們的短期抗爭能夠促使掌權者對民意畏懼,進而提升長期的政治清廉。在台灣,陳水扁一家的作為是否清廉不但廣受質疑,其後果還要全民來承擔,這也只能說讓人感到挫折與無奈。  


    相關專題: 政治計謀 陳水扁聲稱交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