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評:台灣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與前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4 06:49:24  


海峽西岸經濟區將可能發展成爲中國第四個熱點區域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評論員 商弈)2006上半年,福建省實現生産總值3157.18億元,同比增長12.8%,增幅接近歷史最高點。其中較爲突出的一點是,在CPI同比僅微漲0.2%的前提下,全省社會總投資123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9.9%,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1個百分點。整體經濟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狀態。

  筆者爲何如此重視該省的投資增長呢?這是因爲福建省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與其在全國經濟一盤棋中所扮演的角色决定的。

  福建面對台灣海峽,東臨台灣,南接廣東,北連浙江,西通江西;長期以來,一直是作爲“前綫”而成爲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窪地。改革開放前,福建GDP總量排名僅爲全國第二十二位。改革開放後,作爲全國最早開放的兩個省份之一,福建得風氣之先,上世紀90年代,福建發展速度曾一度名列全國首位,而其GDP總量排名也快速昇至全國第十一位。然而,近年來福建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緊迫感。 

  隨著全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福建開放的先發優勢已不復存在;而其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薄弱,中心城市輻射力不强,缺少大型支柱企業等軟肋却直接影響了發展後勁。據了解,福建省1997年綜合競爭力在全國排名第4,但2003年已經落到第8名。比較突出的一個事實是,“十五”以來,該省投資增長速度連續多年較大幅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福建“十五”期間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平均爲15.9%,低於全國6個百分點),而福建GDP佔全國的比重,也連續數年出現下滑的趨勢。福建經濟亟需“突圍”。

  突破口出現在2004年。當年該省提出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想,將促進經濟發展與促進祖國統一的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這一構想,是福建省領導層在總結了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大念山海經,建設八大基地";90年代初期提出"沿海、山區一盤棋發展";1995年提出"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主要指閩東南沿海地區;進入新世紀,提出構建"三條戰略通道"的戰略構想等一系列發展思路後,對省內外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做出的戰略部署。

  海峽西岸經濟區是指台灣海峽西岸,以福建爲主體包括周邊地區;南北與珠三角、長三角兩個經濟區銜接,東與台灣島、西與江西的廣大內陸腹地貫通,具有獨特優勢的地域經濟綜合體。它是一個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綜合性概念,其基本要求是經濟一體化、投資貿易自由化、宏觀政策統一化、産業高級化、區域城鎮化、社會文明化。經濟區以福建爲主體涵蓋浙江、廣東、江西3省的部分地區,人口約爲6000~8000萬人,預計建成後的經濟區年經濟規模在17000億元以上。

  應該說,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想是一個可大可小、可進可退又不可缺的戰略目標。爲什麽這樣說呢?首先,從地圖上看,福建以及同處海峽西岸的浙江南部和廣東東北部以及江西南部歷史上就是一個存在有機聯繫的族群體和經濟體。如將其打通,使福建可以通過承南接北,實現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大增長極的對接。

  其次,放大一點,看海峽兩岸。閩台兩地有割不斷的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的親緣關係。因此,如果把海峽西岸經濟區放到更廣闊的背景上,我們會看到,這個經濟區背後還潜藏著一個更大的經濟圈——環台灣海峽經濟圈。一旦日後兩岸實現三通,環台灣海峽經濟圈就可以很快在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基礎上融合昇級而成。

  其三,從全球經濟版圖看,海峽西岸經濟區是中國面向亞太地區的主要窗口之一,環台灣海峽經濟圈形成後,其産業協作範圍可由台灣地區,擴大到日本、北美自由貿易區。這將更有利於中國經濟活動在全球範圍內展開。

  可以說,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構想暗合了中央對台新思維的戰略思路;因此,她甫一問世,即得到了中央高層的高度重視,幷被破天荒寫入了溫家寶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之中。而海峽對岸的有識之士也十分敏感,如提出“兩岸共同市場”構想、曾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與台灣“行政院”院長的蕭萬長先生認爲,兩岸共同市場是一個大的工程,需要一步一步實現,而海峽西岸經濟區則可作爲共同市場的最佳實驗區。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才有了福建省近兩年來擺脫前幾年的尷尬處境,經濟發展呈現再次加速的良好局面。慣于起早圖利的商人們通常都是能知春江水暖的鴨群,這就可以解釋投資的增速從何而來。筆者深信,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措施的漸次展開與落實,伴隨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前景的漸次明朗與閩台經濟的進一步融合,得到各方支持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將可能發展成爲成爲繼中國原有的三大熱點區域——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圈之後,出現的第四個熱點區域。

  這就是呼之欲出的環台灣海峽經濟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