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媒訪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 超級工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7 01:13:32


台灣媒體香港參訪團與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工作人員合影(中評社 孫儀威攝)
  中評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 孫儀威)受中國評論通訊社之邀,來自8家台灣媒體的12位記者在香港進行參訪。昨日上午,台灣媒體香港參訪團訪問了香港路政署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對港珠澳大橋這一宏大的工程進行了瞭解。香港路政署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管理處統籌組組長陳兆安、工程項目統籌周欽乙、高級工程師李桂榮、葉國良、陳特楊與岑毅雄接待了參團一行,並對大橋項目做了簡要介紹。

  據陳兆安介紹,港珠澳大橋工程包括三項內容:一是海中橋隧工程;二是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口岸;三是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連接線。港珠澳大橋主橋位於廣東水域,是世界上最長,以橋隧結合的跨海工程。主橋全長約30公里,包括23公里的高架道路及一條穿越多個船隻航道,長約7公里的沉管海底隧道。在港珠澳大橋落成後,往來香港國際機場及珠海的時間將會由現時的大約四小時減少至四十五分鐘。港珠澳大橋工程主橋是由廣東省政府、香港政府及澳門政府共同出資興建,並由三地政府代表組成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負責落實興建。主橋工程的建造費用約人民幣380億元,其工程已於2009年12月開展,並預期於2016年落成。

  高級工程師葉國良在介紹香港連接線部份時表示,大橋的設計與建設需要克服數之不盡的困難。僅拿香港連接線這部份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一條“夾縫中冒出的道路”。在規劃路線時,既要避過香港機場儲油區等敏感地帶,還要測算架橋的高度能否讓橋下水域的輪船順利經過,另外,連接線需要經過大嶼山地段,那麼該地段的環境保護與珍貴動物保育也需要在考慮當中。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有的時候不得不擇難棄易,通過更複雜的道路與橋樑設計,來兼顧各方面的考量。

  講解期間,有台灣媒體問到,大橋工程涉及大陸、香港與澳門三地,工程的質量能否得到統一的保證?對此,陳兆安表示,在項目開展之前,三地已經就工程標準進行了協商,此次工程三地統一使用最高的建築標準。全線橋涵設計汽車荷載等級採用公路-Ⅰ級,同時應滿足香港《Structure Design Manual for Highways and Railways》中規定的活載要求,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其他技術標準應符合原交通部頒發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的規定。通航標準按交通運輸部《關於港珠澳大橋通航淨空尺度和技術要求的批覆》執行。

  另外,還有台灣媒體問到,大橋的建立是否會削弱澳門與珠海機場的作用?高級工程師陳特楊對此給予否定的回答。他指出,香港、澳門與珠海的機場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每個機場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在明確的航線分工下,大橋的建立不會削弱機場的作用。而且,在項目初期研討階段,三地一致認為大橋的建立能夠將整個區域的資源進行一定的整合,從整體上提高區域的競爭力,並不存在單方面競爭的情況。

  本次台灣媒體香港參訪團由中國評論通訊社新聞總監兼台灣中評社社長俞雨霖擔任團長,隨團人員有:中國評論通訊社執行新聞總監兼台灣中評社總編輯林淑玲、中評社桃園特派員黃文杰、《中國時報》大陸新聞中心主任白德華、《經濟日報》採訪組撰述委員李仲維、《民眾日報》採訪組府會召集人楊淑芬、《中華日報》採訪主任黃翠娟、《新新聞雜誌》出版暨代編部執行總監汪仁玠、年代電視國際暨大陸新聞中心主任、主播蕭子新、年代電視攝影記者黃勝明、中天電視大陸中心副主任陸惠玲、中天電視攝影記者陳建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