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淘金好經難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7 07:52:14  


  中評社香港4月27日電/近日,G天威的股價又一次停在漲停板上,市場所看好的,是其控股子公司——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擴産引來百億大單”的消息。
 
  據公司介紹,今年3月,天威英利分別與兩家德國公司簽訂長期採購意向書,有業內人士稱,上述合同金額高達95億元人民幣。在盛傳即將分拆赴紐約上市的背景下,天威英利又接到這個從天而降的“大餡餅”,無疑會令其他上市公司羨慕不已。
 
  中國證券報文章分析指出,近年來,由於傳統能源的日益緊缺,以及國家政策的鼓勵扶持,涉足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可謂不勝枚舉。但是,他們是否都能像天威英利那樣一順百順呢?
 
  幾人成佛 幾人成魔 

  今年1月13日,無錫尚德登陸紐約交易所。當日收盤時,無錫尚德每股價格達34.02美元。公司董事長施正榮因持有公司6800萬股而使身價竄昇至約186億元人民幣,成爲中國新“首富”。
 
  “我個人非常看好新能源行業,”東方證券研究員袁曉梅表示,傳統能源總量急劇减少、價格迅速攀昇,意味著從事新能源將有不錯的前景,“問題是幷不是誰都能從新能源行業的快速擴張中受益。”袁曉梅認爲,新能源行業在孕育高收益的同時,也暗藏著較大的風險,那些具有研發實力的龍頭公司更有可能勝出。 

  在近年來熱火朝天的“新能源運動”中,無錫尚德第一個修成正果。“目前正在加緊‘修煉’的公司多得很,不過能‘成佛’的祗是鳳毛麟角,有的沒準還會‘走火入魔’。”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調侃道。 

  隨著新能源的日趨熱門,許多上市公司也不禁手癢難忍。目前,涉足新能源的上市公司大致可分爲四大類:一是從事原油替代産品乙醇汽油開發的,二是做太陽能的,三是涉足風能領域的,四是介入垃圾發電領域的。
 
  目前涉及新能源的上市公司不少,但是真正形成主營業務幷給公司帶來收益的却幷不多。有的公司祗是有這方面的發展意向,有的祗有投資項目沒有實質行動,還有的是參股一個新能源公司 。

  真正通過新能源業務實現主要收益的上市公司,目前祗有G天威、力諾太陽和G泰達等少數幾家。

  制約因素不容忽視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但發展一直緩慢。”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岩表示,制約其發展的最終原因是成本過高、經濟性差。
 
  秦海岩認爲,目前,制約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的主要因素正在迅速改變:在技術進步的推動下,可再生能源的絕對生産成本迅速降低;化石能源的價格飛漲使得可再生能源相對成本也有所降低;現代工業對環境的破壞遠遠超過了地球承受的極限,環境惡化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如果考慮外部性成本,部分可再生能源的綜合成本已經低於化石能源。
 
  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商業利用仍面臨著很多問題。首先,可再生能源的直接製造成本仍然偏高。其次,可再生能源幷非是絕對的清潔能源。各種能源方式對環境直接或間接地都有一定的破壞,例如,光伏發電也幷非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樣美好———實際上製造電池片所需的半導體材料在提煉過程中極其耗電幷且污染嚴重。 

  里昂證券(亞洲)去年7月發佈的太陽能行業研究報告認爲,到2010年全球太陽能産業産量將增長4倍、銷售收入將增長3倍、利潤增長3倍。但是,“未來兩年,矽材料供應緊張是太陽能行業最主要的風險。” 

  作爲太陽能光伏電池的主要原料,中國95%的高純多晶矽材料依賴進口,而且在技術基本上被國外壟斷,這一問題已經成爲中國發展太陽能光伏産業的最大瓶頸。2005年,中國對高純度多晶矽原料的需求已達到3800噸,缺口高達3650噸。大量進口又造成矽材料價格迅速上漲。 

  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馬勝紅認爲,國內制約太陽能光伏産業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是太陽能發電的高額成本。目前,完全商業化運作的幷網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大約爲3.4元/千瓦時,根本無法同火電、風電等競爭。
 
  儘管中國也涌現出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南京中電光伏、寧波太陽能等多傢具有20MW以上規模的太陽能電池生産企業,但這些企業生産的太陽能電池組件主要供應國外市場。
 
  讓這些企業擔憂是,建立在原材料和市場都嚴重依賴國外的基礎上的經營體系還能持續多久?
 
  風能産業空間更廣闊 

  秦海岩認爲,相比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形式,風能在中國具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這得益于其顯著的相對成本優勢。但是,“風電産業在中國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秦海岩表示,由於競爭的惡化,新技術開發所特有的風險,企業增長和盈利都將有劇烈波動。
 
  以風機製造爲例。截至2005年底,已向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和號稱要進入整機製造領域的大中型企業已經超過50家。但是,即使最樂觀估計,中國市場也祗能容納3-5家本土整機廠商的生存。“這意味著絕大部分企業的創業或轉型將以失敗告終,風能産業的整合很可能在成長的初期就會出現。” 

  目前,即便是國際上最優秀的風機製造商也面臨著發展的困境。丹麥的Vestas是公認的風機領導者,佔有全球34.2%的市場份額,但其淨利潤率從2001年開始連續下降,在2004財年甚至虧損3900萬歐元,直接原因是新開發的大型風機存在技術缺陷,公司不得不承擔巨額的保修費用。
 
  今年1月1日起,中國《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但是相關配套政策還有待逐步落實,”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辜勝阻表示,應該通過設立新能源發展基金、實行環保折價和“清潔能源發展機制”,以及優惠的財稅政策,爲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