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改將讓中國企業學會錙銖必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9 06:49:24  


  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匯率制度改革帶給中國進出口企業的影響之一,或許就是讓企業開始領悟“幾分錢絕非小錢”。財經時報文章如是說 。 

  中國在2005年出口煤炭約7200萬噸,按每噸出口價80多美元計算,煤炭出口額約爲57.6億美元。若人民幣昇值1%,煤炭業將損失近5760萬美元收入。 

  潜在的巨大收入損失,似乎絲毫未讓煤炭進出口企業重視。這讓北京長貿咨詢公司董事長黃騰擔憂不已。 

  黃騰在煤炭業摸爬滾打近40年,他一步一步看著中國煤炭業成長。 

  他曾陪同國內一家煤礦企業去國外談判,令他印像深刻的是,爲了合同上的“2美分”價格差异,外方整整與中方爭執了10個小時。 

  與外方錙銖必較迥然不同的是,國內很多外貿企業“大方”得很,它們甚至將匯兌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看作是“小錢”。 

  或許,匯率制度改革給中國進出口企業帶來的另外一個影響將是——企業學會領悟“幾分錢幷非小錢”。

丟小錢、吃大虧 

  中國具有出口權的煤炭企業祗有四家——中煤能源集團公司、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公司、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五礦集團公司,其中中煤佔據40%多的出口份額,山煤與神華的市場份額分別爲15%和20%左右,五礦份額最少,每年僅有幾百萬噸煤炭出口。 

  業內人士透露,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未發現這四家企業有考慮减少匯兌風險的迹象。由於煤炭企業的出口合約中以長期合約爲主,考慮到匯率長期波動的幅度不是太大,因此,目前煤炭行業總體對此擔憂較少。 

  其實,中國煤炭業曾經爲匯兌風險交過學費。 

  據黃騰介紹,以前,中國出口到日本的煤炭一般都以美元結算,但有一年,日方提出要求以日元成交,中方隨後答應幷簽訂了合同。 

  當年,日元昇值了10倍,從100日元兌0.8元人民幣左右昇值到100日元兌8元人民幣。結果是,中國爲此付出了沉重代價。 

  寧可淹死也不學游泳 

  日本新日鐵集團北京事務所所長菊池裕說,匯兌風險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因素。通常,新日鐵集團在向客戶提供報價時,會聲明其報價的有效期,一般是一個月,有的祗有兩週或三周。 

  對於企業而言,考慮匯兌風險還體現在詢價、經營等方面。 

  據菊池裕介紹,在簽訂合同時,他們會同日本銀行合作簽訂遠期合約,幷與銀行協議匯率;或者,日本企業也可以在銀行設立一個美元賬戶,無論往來都以美元結算,這將大大降低每次進出口交易的匯兌風險。 

  當然,這一方法目前幷不適合中國企業。因爲中國現在仍在實行强制結售匯制度,中國企業擁有的外匯額度很有限。 

  不過,黃騰認爲,中國煤炭企業不重視匯兌風險,原因幷非是避險産品太少,而是對相關風險的意識薄弱。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匯兌風險對於一種産品價格的影響可能祗有幾分錢、或最多幾毛錢,很多中國企業於是認爲,對於幾千萬元、上億元的大單而言,這幾分錢實在無足輕重,因此,“寧可淹死也不學游泳”。

  有關專家認爲,由於目前中國企業才剛剛面臨匯兌風險,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體會“幾分錢”的深刻含義。隨著匯制改革的進一步發展,徹底領悟“幾分錢”含義的進程將加快。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