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快出門了,陳水扁還不知要到哪里過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2 10:26:01  


  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快出門了,陳水扁還不知道要到哪裡過境,這是前所未有的狀況。而值得憂心的,還不只於此。 

  一樣一樣數下來,令人擔憂或搖頭的事還真不少。陳水扁明天就要出訪巴拉圭與哥斯達黎加了,但美國卻遲遲不肯正式宣布過境地點,似乎有意讓台灣無法大肆造勢。不要說這會導致安全維護及飛航作業的困擾,領導人出訪臨到快上飛機了,還不確定要到哪里落地,這不是很不尊重嗎? 
 
  而巴拉圭財政部長建議台灣再度加碼協助償還外債,哥斯達黎加則與中國大陸趕簽經貿與企業合作協定,更別提哥國已有兩位前總統因為政治獻金醜聞身陷囹圄,陳水扁此去恐怕無法不面對尷尬的獻金問題。 

  社論說,此外,由於中國大陸以聯合國維和部隊作文章,以致蘇貞昌竟然無法出席海地總統的就職典禮。另一個邦交國所羅門群島則在大選後爆發動亂,反對派指總理里尼用華人資金收買議員,澳洲外長甚至指明是台灣人的錢,里尼已被迫請辭,新的選舉結果可能決定台索邦交的存廢。 

  而在這個外交烽火遍地延燒的時刻,台灣的「外交部長」黃志芳也沒有閒著,他攜妻帶子到阿布達比參加華航的首航活動,下榻昂貴的豪華飯店,不只旅費到底由誰出講了幾天還兜不攏,更和同行的「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旭成在媒體上幾近對罵開來。 

  同一段時間,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了美國和中東、非洲。雖然訪美的實質收穫不多,但至少確認兩國將繼續發展合作關係;而走訪中東與非洲,則鞏固了與其經濟成長息息相關的油源,以「大國外交」拓展盟友版圖、壯大和平崛起的資源。 

  社論指出,上面的每件事,單獨看都已讓人為台灣憂心了,何況還全都湊到了一起。這不能歸咎於最近運氣特別背,而是長期問題的病徵爆發。更具體講,是從陳水扁、府高層到外交決策團隊,六年來缺乏國際觀、戰略能力不足、戰術短利幼稚並且以私害公後的慘痛結果。 

  看看國際現勢,中國大陸迅速崛起成亞洲經濟強權,「錢」景讓全世界心嚮往之;在國際事務的角色也日益吃重,從北韓到伊朗問題,美國都希望尋求中國大陸的合作。這個擺在每個人眼前的巨大演變,台灣當局卻簡直呆若木雞,不但視若無睹毫無因應,更無力為台灣尋找生機。 

  現實環境愈來愈嚴酷,台灣的生存挑戰愈來愈艱鉅,但台灣這些年來的「外交」戰術,坦白說,只有慣性,沒有腦袋;只有造勢,沒有創勢。 

  社論說,經援、優惠貸款、成立工業園區、乃至私下的政治獻金,台灣習慣性地一直使用這些籌碼替邦交固盤。固然弱勢外交有其不得已之處,但台灣的價值不只是錢,金錢外交也許買得一時,長期而言卻有害台灣家形象,偏偏形象是台灣爭取友誼的重要資產。外交決策高層沒有能力找到新的方法推銷台灣、界定台灣,連台灣名聲在中南美因獻金案而大壞時,也不曾積極作損害控制。 

  更糟糕的是,陳水扁等高層把外交當作了內鬥的工具。拚選舉、比造勢、飆排場、「盧」過境,不負責任的挑釁、言而無信的善變、跳躍短視的策略,把辛苦積攢幾十年的外交資產幾乎揮霍殆盡,甚至還刷爆了卡讓全民日後必須付出沈重代價。

  例如,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盟友,雙方關係卻在區區幾年從頂峰跌到了谷底。長久以來的互信已嚴重破裂,美國對台灣政府的尊重大幅打折,這次對陳水扁過境的處理,明顯感受得到猜忌。陳水扁過境地點其實還是小事,台灣現在成了美、中聯手「管理」的問題,才是大事,而是什麼讓美國覺得台灣是比中國大陸更難掌握的危險變數? 

  社論指出,台灣高層曾經喊出「烽火外交」,野心很大,可惜往往是把外交樑柱燒了替高層造勢,以致於現在外交戰場四處火起。情況如此危急,外交官員理應全力應戰,結果台灣的「外交部長」卻全家出遊拚外交,並且在海外和「國安」高層相互嗆聲,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這已經不是「外交」的問題了,而是更嚴重的、全面的無能與無心。以陳水扁為核心的執政團隊,先是缺乏創機造勢、帶領台灣前進的視野與能力,然後又把自己的政經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前,恣意擷取公器資源,得意時狂妄,挫敗時狡騙。到最後,不要說走不出「國外」,在台灣,也差不多火燒眉毛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