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台灣關起門來喊爽,小心十月斷交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2 10:12:34  


  中評社香港10月12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十月的東亞,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剛展開中韓之旅,朝鮮就試爆核武,震得世界東倒西歪。國際局勢變化得這麼大這麼快,台灣卻只能自顧不暇,在“天下圍攻”的尷尬雙十節暗自憂心十月斷交潮,無力、也無心因應國際變局,維護生存利益。

  社論說,北京願意打破僵局,邀請安倍訪問北京舉行首腦會,重啟兩國停滯了五年的關係,但對於參拜靖國神社等象徵意味濃厚、曾引發大陸民眾激烈抗議的問題,安倍並沒有作出實質讓步,這意味著中國決定拋開歷史爭議的羈絆,重新啟動中日關係,不再被眼前不能解決的問題束縛對外發展關係的腳步。

  而朝鮮緊接著進行的核試爆,也讓相關國家的戰略思考被迫邁入一個新的階段。在東北亞確定成為核武危險區之後,國際社會必須加緊處理朝鮮半島的空前危機,聯合國、美、日也必須緊密與中、韓合作,降低北韓核武的威脅,並磋商制裁方案。因此,中國與相關國家的關係,以及在國際事務與區域危機中的角色,都益發重要而不可或缺。 

  社論說,很明顯地,挾政經龐大資源,中國在國際舞台上已漸從二線躍居一線。過去它和美、日、西方處於敵對位置,如今則成為美國維護國際秩序的一個合作伙伴。這些年來,中國不僅積極與開發中國家交往,擴張勢力版圖,鞏固建設所需之原料與能源,也開始進入全球強權政治的主流核心,逐漸有能力去影響甚至塑造國際事務的運作。 
  
  換句話說,中國正以大戰略的思維為自己在全球舞台打造大角色,其野心與視野,既巨大又充滿可能,光是想像就令人心驚。將來它會成為下棋者,而不是被下的棋子;會成為制定遊戲規則者,而不是被規則限制。台灣愈來愈深陷於這種打一開始就不利的格局,未來還有多少生存空間,真的非常值得憂慮。 

  社論指出,中國大陸並非一夕崛起,在國際舞台上的一舉一動都擺在大家眼前,但是台灣彷彿視而不見,即使看到了也自欺欺人,不肯勇敢面對愈來愈不利的現實,也不思調整策略主動因應。 
  
  回顧這六年來的兩岸“外交”戰,中國大陸迅速和平崛起,儼然成為國際新興主流力量,台灣卻陷在自我消耗和短視功利中,高層對“外交”的努力,全投注於毫無實質意義的過境“外交”,目的不過是讓領導人以驕人民。至於台灣,不要說不曾在“外交”戰場上前進,還根本就是步步倒退。邦交國一個一個被挖掉也就算了,參加聯合國策略只能在枝節上打轉,然後睜眼說瞎話自吹自擂,在國際活動的參與上並沒有交出什麼成績,更別提在國際組織中設計新的參與模式。

  事實上,這些年來,整個台灣的“外交”資源,簡直都是在為陳水扁個人的自我感覺良好而服務,而扁感覺良好的範圍,又往往那麼自私短視,犧牲台灣整體及長遠利益亦在所不惜。對岸精明算計,這邊亂耍猴戲;此消彼長,台灣的國際地位,已經一步步落入險境,重要性在與大陸相較之下愈來愈低,哪裡還有籌碼侈談在國際社會增進主權尊嚴?這是主政者對不起台灣、對不起人民!

  社論指出,民進黨政府在“外交”上的最大問題,是太專注於為內政服務,太強調綠營心理需求的滿足,和歷史情結的平反。但“外交”工作非常需要與外在環境互動,台灣處於孤立劣勢,大部分狀況不能操之在我,完全沒有我行我素的本錢。可是,扁政府的“外交”政策卻顯得愚昧封閉,不務實、不勇敢也不負責任,沒有能力作大戰略的思考規畫,沒有視野為台灣設計國際角色定位,更沒有見識因應國際局勢的變化。對於中國大陸的洶洶興起,想不出什麼對策;對國際局勢的巨變,也只能傻眼,或乾脆關起門來喊爽給自己聽。

  而且,不僅毫無總體大戰略可言,連技術性的“外交”策略也了無新意,只能不斷模仿前朝撒錢老招。明明在友邦贊助了很多民生計劃,卻不懂得以新思維新手法作公關文宣,反而被弊案醜聞搞得有苦說不出。參與聯合國的最大突破,不過是每年拿聯合國的名字作些俏皮文案,當各國為了伊朗、伊拉克或朝鮮焦頭爛額時,台灣這種花拳繡腿怎麼會引起共鳴? 
  
  社論指出,世局瞬息萬變,台灣卻像冰凍的化石般退縮一隅,到底還剩下多少機會,已經很難說了。如果台灣自己都不在乎,那世界上不會有人更在乎的。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