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武忠:亞洲應積極應對高糧價衝擊
http://www.CRNTT.com   2022-09-19 00:23:18


李武忠(中評社資料圖)
  中評社台北9月19日電(作者 李武忠)在歷經數個月的高糧價衝擊後,全球食品價格指數(FFPI)好不容易連五個月下跌,全球糧食危機稍有緩和之際,全球稻米最大輸出國印度(2021年印度稻米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2150萬噸,占全球稻米出口比重約41%),繼5月中旬禁止小麥出口後,再度因當地降雨不足,導致稻穀面積減少了380.6萬公頃,產量可能減少約 6%。

  印度為了提高本土供應,日前下令加強稻米產品出口限制,禁止主要用作動物飼料和乙醇生產的碎米出口(主要銷往中國、塞內加爾、越南和印尼),並對白米及糙米課徵20%出口關稅,藉此增加當地供應,穩定價格,降低通膨(印度8月的食品通脹達7.62%)。這可能導致國際米價上漲,增加稻米進口國的進口成本,加上泰國和越南於8月底,就提高全球稻米價格達成了共識,稻米很可能成為新一波價格飆高的糧食商品,影程度值得持續關注。畢竟任何出貨量的減少,都會增加食品價格的上漲壓力,FAO 即一再呼籲糧食出口國,應該摒棄糧食貿易保護主義,不要對糧食出口實施禁令。

  水稻是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全球約1.5億小農靠種稻維生,到2022年底預計全球將生產約5.15億噸稻米,其中九成稻米在亞洲生產和消費,主要生產國包括:中國、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等。近年來全球稻米供需延續寬鬆格局,只是傳統農業生產仍取決於天氣狀況,近來中國、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相繼受到乾旱洪水等極端天候侵襲,加上化肥價格高漲影響,亞洲今年的稻米收成將受到影響,恐致原本相對平穩的稻米價格上漲,並帶動其他穀物價格再度上揚。

  水稻種植既受氣候變化的影響,也影響氣候變化:在東南亞地區,水稻種植佔該地區甲烷排放量的25-33%,有研究指出,除非引入新的生產和管理技術(如實施氣候智能型農業),否則東南亞很可能因作物產量減少、土地稀缺和氣候變化,失去其主要稻米出口國的地位。如何透過“糧食價格”維穩來保持經濟、社會及物價穩定,成為亞洲國家亟待克服的議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