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委員胡國珍: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http://www.CRNTT.com   2021-03-10 16:24:16


全國政協常委、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胡國珍(圖片來源:大會直播信號)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電(記者 沈而忱)全國政協常委、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胡國珍今日下午在第三場“委員通道”上回答記者提問。胡國珍表示,扶貧搬遷不是簡單的挪個窩,還得鋪好路。貴州通過扶貧車間,讓婦女們學了技術、有了收入。曾經生活在大山裡的農民,如今成了新的市民。下一步將加大異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與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的有效銜接,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致富。

  胡國珍提到,貴州山清水秀,但也山高坡陡,曾經“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過去五年,異地扶貧搬遷是貴州脫貧的頭號工程,光是黔東南州就搬遷了30.8萬人。2020年11月23日,黔東南州的15個貧困縣,1853個貧困村正式脫貧摘帽。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扶貧搬遷也不是簡單的挪個窩,還得鋪好路。”胡國珍說,走出大山以後,搬遷群眾更加關心以後的生計問題,尤其是幹什麼,吃什麼,他們擔心搬到城裡以後沒了營生掙不了錢。其實,政府在搬遷社區準備了很多的就業機會,比如通過扶貧車間、文化旅遊公益性崗位的戶均可以解決就業兩人以上。政府還加強了技能培訓,在“搬人”的同時也“搬文化”。

  胡國珍舉例道,在黔東南州的台江縣異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芳黎灣社區設立了扶貧車間,這裡的“媽媽製造扶貧工坊”參與的都是異地扶貧搬遷的婦女。以前她們是村裡的留守婦女,現在她們在家門口做刺綉、蠟染、銀制等傳統手工,每個月的收入就有兩三千元,既照顧了家裡的老人孩子,又發展了富民的產業,還傳承了民族手工技藝,可謂一舉三得。

  芳黎灣社區搬遷戶張小花告訴胡國珍,以前來一趟縣城需要顛簸一個多小時,搬出大山兩年多以後,她在“媽媽製造扶貧工坊”裡學會了技術,現在是扶貧工坊的管理人員,積極主動幫秀娘們培訓技術,每個月的收入有4000多元,兩個孩子都在城裡上學,丈夫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曾經生活在大山裡的農民,如今成了新的市民,出門就有學校、醫院、公交、商場等。社區已成為基礎設施齊全,服務功能完善的幸福家園。

  胡國珍表示,下一步將加大異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與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的有效銜接,抓好集中安置區的產業發展、就業幫扶和社區治理,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