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光耀:新加坡做到的,中國能更出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5 13:45:49  


李光耀(左)昨與瀋陽市委書記陳政高會晤。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昨在遼寧省訪問。他表示,新加坡的門戶一直以來都為中國開放,新加坡樂意協助中國與東南亞及西方國家接軌。李光耀又指出,中國可以繼續派遣官員到新加坡學習,新加坡將傾囊相授,因為這會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在遼寧省會瀋陽市訪問的李光耀昨天與瀋陽市委書記陳政高會晤時說:“如果我們能夠幫得上忙,我們一定會協助,這對我們毫無損失。” 
  
  在聽陳政高介紹說他自己已經把李光耀的書讀了五遍,李光耀笑著說,當他在1978年擔任總理時與訪問新加坡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見面後,他就堅信應該盡力協助中國發展。李光耀曾在其回憶錄中記述了這段談話。 
  
  李光耀說,他當年對鄧小平說,新加坡能做出來的成績,中國必定能做得更出色。中國在改革開放前自我孤立,也被美國封鎖,因而付出慘重的代價;但是中國現在已經追趕上來。他用華語說:“閉關自守,完蛋!” 
  
  他描述新加坡建國初期的經驗說,他當時並不相信美國和英國專家給予的建議,而是從基本原則出發:怎麼做是最實際的。當時新加坡還有人希望能按照收錄毛澤東語錄的小紅寶書來治國,各種意見互相拉扯。 
  
  因此他首先要求各族新加坡人學習英文以便有共同的語言彼此溝通,結果不少華人因為中文不再是主流語言而且水準因此低落而產生失落感;英語成為社會主流知識份子的語言。他說:“這就是你必須付出的代價。” 
  
  李光耀表示,昨上午參觀瀋陽故宮博物院後,院方希望他用毛筆簽名留念,但是他無法寫毛筆字。對新一代的新加坡人,寫毛筆字已經成為只有少數人能做到的藝術。他在1970年代訪問中國的時候,隨行的部長中還有人能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但是現在大部分新加坡人只有閱讀能力,而沒有書寫能力了。 
  
  他說:“這是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裡要付出的代價。我們生活在東南亞,要生存就必須與世界保持聯繫(學習英語)。現在我們也必須開始認識中國和印度,以及阿拉伯世界。所以我也鼓勵阿拉伯後裔的新加坡人開始學習他們的母語。” 
  
  他建議陳政高派遣官員到新加坡學習,因為新加坡還是一個華人的社會,華語還是通用語言,同時也在實踐西方的觀念,對中國官員而言,比到任何其他城市學習都容易得多。 
  
  李光耀說:“任何你們想學習的,我們都會傾囊相授。我們願意幫忙。你們的成功對我們也有好處。” 
  
  他說:“如果我們可以作為你們通向西方以及東南亞的窗口,我們願意這麼做,因為這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和累積(中方的)好感。”他接著用華語說:“雙贏!” 
  
  陳政高在歡迎李光耀時介紹說自己訪問新加坡時買了李氏的書,而且已經讀了五遍。他認為李光耀的建國思想結合了東西方的精髓。他形容蘇州工業園區是個奇跡,也建議新加坡在瀋陽創造類似的“第二個奇跡”,同時鼓勵新加坡航空公司開闢新加坡─瀋陽航線。 
  
  聽說瀋陽已經給新加坡公司發展了約10平方公里的工業園,李光耀表示可以讓私人企業繼續努力,新加坡政府則從旁協助,但是建立類似蘇州工業園區的計劃必須得到北京政府的批准。 
  
  至於開闢新航線,李光耀解釋說新航必須考慮到商業因素,如果有足夠的商人往返兩地,充足的客量將會吸引新航考慮這麼做。 
  
  陳政高在30分鐘的會見後也設午宴招待李光耀一行,李光耀贈送記錄自己學習華語經驗的書《學語致用》給陳政高。 
  
  李光耀一行昨天下午還去參觀了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資政併應邀在博覽會中的新加坡園植樹。他隨後結束了瀋陽的行程,續程到上海訪問。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