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兩岸應珍視這最難得的歷史機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1 08:25:32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儘管只是一篇演說,馬英九“總統”昨天這篇以“人民奮起、台灣新生”為題的就職演說,還是受到各方顯著的關注。相信不只島內的朝野陣營,包括海峽對岸、美國華府乃至東亞近鄰,都在注意聆聽昨天馬“總統”究竟講了些什麼。而這篇堪稱為“四平八穩”的講稿,也確實是向相關各方都傳遞了清晰的訊息,這中間最受到矚目的,當然還是兩岸關係的部分,在三千多字的講稿中,兩岸部分就占了四分之一多的篇幅,而且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向海峽對岸“傳達善意”。

  不同於八年前陳水扁的處境,在北京當局對民進黨執政尚存疑慮之際,陳水扁的兩岸論述只能在營造雙方和解的氛圍上多所著墨,因而在當時陳水扁就職演說中所能發揮的,也多半都瀰漫著期待式或試探式的語言。這些昔日的牽絆與顧慮,如今的馬英九可以說都沒有。也因為這樣,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針對兩岸的部分幾乎不再迂迴,不僅明示尋求啟動雙方對話的意願,更直接揭示了後續行動的議程。

   社論指出,在這篇講稿中,我們至少可以點出其中幾項,是馬“總統”明示要說給北京當局聽的:第一,是重申“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與重提蕭萬長在博鰲論壇中所揭示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十六字箴言,以刻意突出雙方立場上的最大公約數。第二,刻意挑出胡錦濤在兩岸關係上的三次重要談話,並強調這些觀點“與我們理念一致”。第三,兩度使用“中華民族”字眼,不僅點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也認為以“中華民族智慧之高,台灣與大陸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榮之道”。第四,對四川震災再度表達關懷,並“願意提供即時的援助”。 

  社論說,上述的語言,不是引述北京當局曾經說過的話,就是表達北京當局樂意聽進去的話,這種表述風格,不能不說馬英九確實是向北京傳達了善意。當然傳達善意的另一面,則是若干的“期待”也順勢拋到了北京的那頭。這中間在就職演說中明確期昐北京回應的,一是希望周末包機與大陸觀光客來台能順利在七月間落實成行,另一則是期待兩岸能在外交上“和解休兵”,並在國際組織及活動中能“相互協助,彼此尊重”。北京方面有無接收到這種“善意”,同時願不願意積極“給予回應”,很快就可以獲得證明。首先距離七月已經沒有多少時日,周末包機與陸客來台屆時成不成局,很快就會揭曉。而“外交”休兵與台灣國際空間部分,也很快在今年內都會面臨考驗,這包括北京還會不會繼續壓縮台灣“邦交國”的數目,願不願意協助台灣參與WHA,願不願意接受更高層級的人選出席APEC年會等,都是一種試煉。可以說,球如今已經在北京那一邊了! 

  要知道,在這次四川震災過程中,台灣民間所表達的民胞物與情懷與關切,競相慷慨解囊所捐輸的金錢與物資,乃至民間團體直接赴大陸協助救災等,幾乎已讓兩岸之間長期所存在的隔閡與誤解消融了大半,誠如馬“總統”所謂:這是兩岸能抓得住的“最難得的歷史機遇”,如果北京當局輕率地就將之虛耗掉,不僅馬英九所表達的善意將立即受到在野黨的強烈質疑,兩岸之間恐怕也很難再碰到像當下這種歷史機遇了。 

  社論表示,從兩岸開始接觸互動的近廿年間,歷任新當選的“總統”在其就職演說中,無例外都召喚海峽兩岸進行對話,開啟和解、和平的進程,進而相互合作邁向共存共榮。這種期盼不僅一直都是講詞中最重要的部分,也一直都是全球所最關注的焦點。很可惜這些透過就職演說所積極營造的善意,經常被後續所發生的若干突發事件,或是未經思慮的不當發言所抵消。歷史如果可以提供任何的啟示,那麼過去十數年的兩岸關係史,應該提供了相當足夠的教訓,讓兩岸的執政者避免再度重蹈過去的錯誤。換言之,兩岸關係不該再是東亞區域穩定的變數,而該是催化東亞和平與繁榮的推手,馬英九已經傳遞了這個訊息,我們也正在觀察北京會怎麼回應。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