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倒扁沸騰 藍營顯然沒看見自己的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4 10:37:01  


  中評社香港9月1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當凱達格蘭大道陷入震天價響的倒扁聲浪之際,國民黨的角色似乎也被推到邊際。可以說,主要問題鬧得沸沸揚揚時,次要問題就容易被忽略掉,藍營的問題正是如此。當陳水扁及民進黨執政執得天怒人怨時,藍營似乎相信二○○八勝券在握,顯然沒看見自己的問題。 
    
  沒錯,就策略論,讓陳水扁繼續在爛下去,施政不能,甩弊不得,絕對大大不利於民進黨的選情,相對地則大大有利於國民黨的選情。但如果藍營有人以為可以無災無難重登基,躺著就能撿回政權,那恐怕不只是天真,也太不負責任了。
這些年來,族群關係遭到惡意撕裂,陳水扁每次告急,最後一張王牌─族群對立─總是能為他帶來深綠群眾的力挺;而只要把是非對錯炒作成省籍統獨對決,民進黨就能在本土民眾的同仇敵愾下安然過關。這樣的操弄固然不道德,其中也不乏欺哄抹黑與挑撥,但藍營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民主改革這麼多年,政權輪替也好一陣子,為什麼族群牌還是有用?為什麼激昂的聲音一煽動,總是有一群人會相信?
    
  要有火種才煽得起烈焰,就算人數愈來愈少,年紀愈來愈大,分布愈來愈向南集中,仍然必須正視的是,台灣社會確實有一群人,心中的傷痛與仇恨未解,對外來政權與大陸併吞的憎恨與恐懼,以及被壓迫的屈辱辛酸,一直沒有得到平復化解。
    
  社論指出,而藍營卻不曾正視這個面向。在民進黨撕裂抹紅的惡毒手法下,泛藍陣營自覺無辜受害,因此憤恨淹沒了自省,自衛擋住了檢討,沒有坦誠回顧自己在台灣族群歷史上扮演的角色,也就沒有對這塊土地曾經存在的壓迫與不義感到同情或歉意。沒有認錯,沒有反省,就不會被真正原諒。沒有被原諒,就無法擺脫過去的陰影。
    
  社論說,在策略的選擇上,藍營和政權輪替前一樣與民意脫節。到目前為止,藍營犯了兩個最大的錯誤,一是阻擋軍購案,一是阻擋監察委員人事案。無論囉哩囉嗦講多少專業理由,在一般民眾的眼裡,這就是在惡意杯葛。對台灣來說,“國防”安全是天大地大的事情,對岸飛彈一直增加,台灣採購武器的預算案卻可以在“立法院”被擋五十幾次。預算編得不好、採購金額太高,可以在審查時好好檢討修正嘛,為什麼連交付委員會討論審查的機會都不給,這是什麼道理? 
    
  而且坦白說,長期阻擋軍購案的後遺症已經開始浮現。首先,台美關係受到負面影響,現在台灣想採購F─16C/D,美國的回應是預算沒過免談。其次,耽擱了台灣“國防”建構的進度,也讓兩岸軍事力量愈來愈失衡。基層民眾對藍營長期擋軍購案的觀感非常差,再怎麼解釋也不想聽,一個要選舉的政黨,怎麼對民意疏離至此? 
    
  另一個大錯,是阻擋監委同意權,以致於監察院的空城計唱到現在,積了千把件案子沒人調查。人選不好,可以不通過,憑什麼連審都不審?如今高層弊案接連爆出,卻沒有監察委員可以處理,怪誰? 
    
  總算現在國民黨已經願意在本會期審查軍購案和監委同意權,而且不再堅持人事同意權要三分之二多數決,這當然是值得肯定的發展,但充其量只是停損而已,之前的阻擋,坐實了藍營不顧國計民生惡意杯葛的指控,也延續了藍營沒有和台灣民眾站在一起的惡劣印象,幾番輪迴下來,已經對藍營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 
    
  社論又說,這又回到那個老問題:藍營真的和民意太疏離了。敗選的責任,太輕易就可以推卸給李登輝或兩顆子彈,自己和這塊土地的關係、要帶給人民什麼價值、未來要實現什麼願景,始終沒提出有深度有視野的政治論述來,對未來方向及實踐步驟更是毫無藍圖。就連黨產的處理,拖拖拉拉中也絲毫不見反省。在野六年,藍營給民眾的觀感,是想不出它究竟扮演了什麼積極功能-這還是客氣話。
    
  社論總結說,無論是國民黨、親民黨還是新黨,整體來說,都沒有跟著時代進步。固然,領導者的個人風格、幕僚的素質、藍營內部的矛盾、深藍選民的牽制,都會影響策略路線,但要成功就得處理好各層面的問題,做不好,敗了也沒話說。現在要罵民進黨很容易,但這些年來的表現,藍營同樣是不及格的。施明德的倒扁行動能號召那麼多人,其實多少也反映出民眾對藍營的失望。藍營如果不能痛切自我檢討,徹底調整思維,想坐等二○○八,太樂觀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