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商報》:亞洲自由貿易區難於上青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3 10:02:03  


  中評社香港4月13日電/菲律賓《商報》今天發表題為“亞洲自由貿易區難於上青天”的社論,指出日本貿易部長說他將建議組建全亞洲的自由貿易區,涵蓋全球的一半人民,包括十六個國家。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學者立刻批評這構想不現實,是比平地上青天還要困難。 
  
  社論指出,日本貿易部長建議的十六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區,包括世界當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與印度,也是全球經濟發展最迅速的。此外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十個會員國,以及日本、新西蘭和南韓。 
  
  自從中國與東盟國家締訂二零一零年創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提前實施早期收穫方案以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突飛猛進,大有取代日本獨霸亞洲市埸的一面倒優勢地位。日本近年急起直追,積極與主動同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墨西哥簽訂有限度的自由貿易協定,並與泰國及菲律濱達致原則上協定,也與南韓、印度尼西亞、智利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啟動自由貿易談判。 
  
  社論表示,日本一貫對中國農產品實施高關稅及其他保護堡壘措施,維護本國農民的權益,故與各國推動自由貿易遭受諸多困難,唯對崛起的中國經濟挑戰,又不能不籌謀應付。 
  
  日本也參預世界貿易組織談判,去年六月在香港舉行的部長級會議未能達成協議,依憑原先的共識,應當在本年四月底就全球市埸一體化達致框架協定。並於本年底締定多邊協議,消除貿易障礙。 
  
  歐美與日本對農業的龐大錢額補貼,是自由貿易的主要障礙,各國堅持維護其國家特殊行業,尤其是農產品的保護,是談判僵持不下的癥結。 
  
  去年香港在世貿部長級會議據說對農業補貼爭議達致折衷,但未見具體突破協議。 
  
  社論認為,自由貿易是大勢所趨,但應基於平等公平基礎進行,歐美日大國依憑其國勢強盛,既要求其在其他國家市場的進入,尤其是金融業務,唯卻不願開放其本國市場,使地球村市場一體化爭論淪為富國與貧國的對抗。 
  
  開發國家的工廠大規模轉移往開發中國家,也引起富國的勞動團體激烈反彈,強調全球一體化只是利惠於跨國大型資金集團,損害中產階級與一般老百姓的利益。 
  
  各地教會組織也多反對全球市場一體化的運動,發動群眾到處抗議自由貿易。亞洲開發銀行認為全亞洲自由貿易區將難於建立,因各國發展態度參差不齊,政治制度迴異,難於摒棄已見,坦誠合作,何況亞洲兩經濟大國日本與中國交惡,近期沒有化解希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