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不會對上千架飛機訂單“消化不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2 13:41:47  


  中評社香港4月12日電/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12日在西雅圖與波音公司簽下購買80架新一代737飛機的框架協議。就在2005年,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已與波音公司簽署購買70架客機的協議,並隨後與空中客車公司簽署訂購150架A320系列飛機的框架協議,創下中國20年以來簽署的最大單筆飛機訂單。

  民用航空和交通運輸業的專家指出,規模龐大的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可以“消化”數以千計的民用飛機,而進一步啟動國內需求將是把強大購買力轉化成現實消費力的關鍵。

  2005年中國購買442架飛機的報道引起不少人擔心:“中國需要那麼多飛機嗎?”“中國民航會不會出現嚴重的運力過剩?”。對此,中國民航總局副局長高宏峰表示,訂購飛機需要長時間安排,442架飛機不是一年引進來,而是若干年引進來,甚至是十年引進。

  高宏峰認為,運力是否過剩的問題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一是航空公司需求,市場需求到底是多少﹔二是要從安全管理能力上來考慮引進多少架飛機合適。由於中國市場變化大,春運期間或幾個黃金周期間就覺得運力緊張,平時又覺得運力有點富余。因此,民航總局主張在保証安全管理能力前提下,運力適度多一點。目前每年一百架左右的速度大體還是可以的。

  波音預測到2024年,中國需要約2600架新飛機,從而成為美國以外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場。空客則預測到2024年,中國將需要1790架飛機,其中約200架為空客A380大型飛機。此間觀察家指出,兩大巨頭的預測之差,主要是在未來飛機發展的“尺寸”上各執一端。

  交通運輸業分析師傅偉中說,經過努力,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完全可以再保持20年左右,無論是波音公司倡導的“點對點飛行”的機型,還是空客主張的超級大飛機,中國的航空公司都“消化”的了。

  傅偉中說,目前,美國一家航空公司的飛機規模就達1000多架,中國所有飛機加起來只有900多架。中國的航空公司如果要與海外航空公司在客源上競爭,需要購買更多飛機。在中國13億人口裡,只有5%的人乘坐飛機出行,選擇飛行仍是奢侈消費而非普通消費。這才是制約中國民航發展的主要瓶頸。

  最新統計顯示,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民航客運市場幾乎完全由公款消費構成的局面有所改變。但是目前城市居民仍是民航運輸的消費主體,佔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僅佔微不足道的0.6%左右。公務旅客約佔69%,旅遊者約佔20%,探親者約佔11%﹔而公費買票的佔62.64%左右。中國公民的人均年乘機次數僅為0.06次。中國民航總局局長楊元元最近一再強調,中國民航改革和發展的關鍵就是“讓更多的中國人坐得起飛機”。

  據最新統計,中國民航現有飛行員約1萬人,在未來6到7年,中國需要新培訓飛行員65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中國民航學院等培養飛行員的院校2005年招生都比上年顯著增長。

  中航集團總經理李家祥說,目前中國民航已經有數萬人次在美國進行了各類專業培訓。隨著中國民航機隊的進一步擴大,必將給美國航空培訓業帶來更多的收益。中國民航發展帶給美國的商業利益覆蓋了美國整個航空製造鏈,涉及上百萬個就業機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