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慕明:趕扁下台的民氣,有逐漸崩潰之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3 10:43:39  


郁慕明:此刻要逼扁下台,必須重新調整戰略。
  中評社香港6月13日電/新黨主席郁慕明今天在聯合報撰文說,趙建銘因台開案被收押禁見,激起要陳水扁下台謝罪的民意聲浪。半個多月過去了,要求扁下台的民氣,不但沒有匯聚成一股不可擋的氣勢,反而有逐漸崩潰之虞。反觀陳水扁在一陣錯愕失神之後,已回神,並一步步推動反撲的策略,凝聚反撲的力道。

  此刻要逼扁下台,必須重新調整戰略。就是要有“天下蒼生為念”的大格局,不能掉入“個人輸贏”的機關算盡。因此,不必擔心呂秀蓮會上台,也不用恐懼蘇貞昌掌大權,這些都是扁下台,回歸憲政的必然結果。

  反之,因擔心呂上台搞台獨,蘇掌權可能成為勁敵,百般阻撓,拖延,或擴大戰線,反讓扁乘隙逃過。結果反而讓台灣再爛、再亂、再折騰、再空轉兩年罷了!

  泛藍應以樂見扁下台,呂、蘇配,好好幹兩年,將功贖罪。二○○八以政績來和藍軍競爭,不是又以操弄省籍、族群對立的民粹製造對立,傷害社會。贏得光榮,輸得服氣,對人民、對台灣都有益,這才是大格局。

  這樣的戰略思維,有效阻止企圖以挑撥省籍族群對抗,維護本土政權為藉口的人,無法操弄,失去著力點。

  呂、蘇和扁,同一黨,一個是陳水扁的搭檔,一個是陳水扁的任命,他們的接任不是“本土政權”是什麼?

  這樣的戰略思維,有效地拔除綠軍操弄省籍民粹的毒牙,然後泛藍就可無後顧之憂地要求扁下台。

  一、以立法院為議題主場,街頭群眾為施壓主力。議會、街頭兩條路線,雙管齊下,齊頭並進,缺一不可!

  基於政治現實,罷免案席次不夠不會成功,倒閣案涉及各政黨及各委員私利,不用唱高調,也難成局。但它們是凝聚群眾,鼓動民氣的必要議題和程序,只要立法院藍軍委員認真表現,立法院群賢樓外就會有按節拍行動的群眾。這些群眾,一面對扁施壓,一面也做檢調的後盾,或檢調屈服於權力時,可即時轉為監督的力量。

  二、以首都台北為主據點,鼓動風潮,再擴散到基層,喚起民眾。陳水扁宣稱制憲要辦一萬場說明會。泛藍要拉下陳水扁,至少也要有辦一千場說明會的魄力與能耐。國、親、新各黨可分工合作,劃分區塊下鄉說明,以最短的時間,最綿密的開展,必可收最大的功效。

  三、這些戰略的落實,有賴於馬英九主席出面,組成跨黨派的行動委員會,統一步調,發揮戰力。並即刻敦聘超黨派公正社會人士,結合各界有影響力人士,拜訪李遠哲、張榮發等人,邀請他們一起出面要求扁下台。

  四、團結就是力量,眾志始可成城。全民要求扁下台的運動,不是單一政黨,單一政治人物的英雄突出,而是泛藍各黨派整體行動,唯有國、親、新大團結,為民表率,成功地帶動全國的民氣,要扁下台。泛藍內,不論黨與黨、個人與個人,都應捐棄個人的成見,相約共聚群力,逼扁下台,台灣才有未來!

  歷史正在考驗藍軍,給了泛藍機會和條件,泛藍要給歷史什麼答案?以人民的力量,逼扁下台成功,對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有其多重面的意義。

  一、為政治人物樹立了最根本的政治道德標準,這是人民的福氣,民主的真諦。

  二、人民才是國家主人,載舟之水也可覆舟,警告所有有權力的人,你敢非為,人民會反撲,而且會成功。

  三、權力回歸憲政體制,政治回歸廉能要求,這才是真正的民主。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