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副市長在港推銷“深港創新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5 17:48:16  


劉應力出席題為“合作.創新.共贏”深港合作的講座。中評社記者攝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記者 潘凱儀)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劉應力今天率領代表團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在一項講座上談及深港創新圈的建設及深港合作,以及西部通道與港人在深圳的安全問題。劉應力表示,西部通道是體現深港創新的最好例子。

  劉應力在題為“合作.創新.共贏”深港合作的講座上指出,深港西部通道是一項深圳與香港創新的合作計劃,將實行24小時通關,並打算實行“一地兩檢”,即香港及內地邊防人員在同一所大樓內進行檢查工作﹔雙方人員會分別在不同但相近的地點,替旅客辦理檢查工作,不會只由任何一方負責。這是香港與深圳首個共同管理的項目,各自作出投資及管理。劉應力表示.因為橋的路面及深圳地盤的一塊,就是口岸地區,由香港管理。這個法律適用於香港法律,但天上和海底下還是適用於深圳法律,稱之為“隧道法律”,此管理方法是首創先河。 

  被問及通車日期時,劉應力透露所有基本建設已經完成,但一切都要等待國務院的決定。 

  劉應力表示,深港區域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推動深港合作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發展,充分集合和發揮深港兩地優勢,共同參與國際分工與競爭,切實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力,實現合作共贏,已成為深港雙方的共識。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地政府提出了深港創新圈的概念。去年中,此概念一提出,即獲得陳至立國務委員及科技部尚勇副部長等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同志的一致肯定。

  他指出,建設深港創新圈有著好的機遇和條件,建設深港創新圈具備極好的機遇和條件:首先第一個就是產業的需求。經過亞洲金融危機,由於香港在成本上的原因,產業已經空心化了,香港的產業已經轉移到內地。在這方面深圳承接了產業轉移。在經濟發展中,深圳和香港的產業有互補性。深圳有製造業的基礎,香港有研發和大學的基礎。第二是成本的需要,全世界任何一個地區和大都市,在離中心區一小時的行程內,所有的成本都是平緩的變化,只有在深圳和香港地區,在一小時的行程內是梯度的變化。第三是政府的推動。港府在去年的報告中已經三次提到了和內地合作。最近香港又提出了如何融合中國的“十一五”規劃。深圳市政府是高度配合,書記、市長多次訪問香港,今年的4月21日在深圳舉辦了一次深港創新論壇,中國的有關部門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還有研究院所和企業家參加了這個論壇。這個論壇第一次是以兩地政府官方形式舉行,兩地政府高度重視深港創新圈的合作。最後一個條件就是交通的便利。深港兩地每年人員進出量達到2.4億人次,除了現有的口岸外,還在建設西部通道和鐵路廣深港。  

  劉應力同時指出,深港創新圈主要功能是資源共享,包括人才、產業、法律等,還可以達到教育同城,讓深港兩地能共同辦學及共享教學資源,促進兩地交流。他又提到深港創新圈在產業互動、整合創意都能作出重要的貢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